⦿胡勤琼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给我们无数的经典名篇,值得我们学习与品味。现当代的名家名篇,如《背影》等作品也颇有经典意味。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这些经典的诵读及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深远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经典的能力;顺应时代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爱上经典,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获得经典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思。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呢?
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选择经典诵读的文本。这里,我们一般会在一个年级选用一些经典阅读的教材,或者自编教材。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和提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经典文章的时代背景,这样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诵读内容记忆得更好。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吸取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感知能力越丰富和深刻,学生就越容易和语文经典知识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学《伯牙鼓琴》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背景知识进行了解: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所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教师给学生呈现这样一个大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这个经典故事可以很更好理解和记忆,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和愉快,而且可以更快掌握文章中心,提高学习经典诵读的学习效果。
经典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展现,不仅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还包含着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可以是积极也可以是励志,但是实际上,经典文学更多地记录历史,在现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小学生已经很难体会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因而在教学中需要一定的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教师可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当然也要坚持适度适当的原则,合理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浪淘沙》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课件,向学生展示相关分析图:“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白浪”的图片,给大家解释第一句:“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波涛汹涌,白色的浪花一朵连一朵,翻滚着、澎湃着,举目望去,海的尽处是云,天的尽头是海,海天连成一片,汇成一色,令人心境开阔。”接着给大家展示平沙的图片,解释第二句:“水中的田地十分辽阔,也是看不到头。你看它们呼应得十分工整。”之后出示下面第三句图片,让学生感受一边是壮美博大的波涛汹涌,一边是辽阔壮观的平畴陆地,海水和大地紧密相随,从朝霞升起到暮色渐浓,冲涤着大地,永不停息。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经典诵读教学的辅助,让学生可以看到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画面,感受到文学经典的无限魅力。
语文这一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勤加记忆,还要需要不断进行积累,积累得越多,语文知识就越丰富。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做诵读笔记的习惯,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才能达到学习的质变。教师可以在学生诵读经典时,将一些比较经典的片段摘抄在笔记本上,这样有利于在之后的学习中进行巩固复习,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将其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中,成为语文写作的素材,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除此之外,语文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内化,运用到日常交流中,如一些名言警句等,让其变为自己理解的表达方式,真正做到学习致用。例如,在对《青山不老》进行诵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如“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等这些句子都极具深刻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起来,不仅可以复习课文内容,还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另外,经典诵读需要阅读方法的指导。虽然,我们认为这与平时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差不多的,但是指导学生经典诵读,更多的是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获得经典篇章中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里更需要学生熟读成诵,更要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在个性化阅读中感受经典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思想魅力。
总之,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践行新观念进行经典诵读的教学,既要让学生了解经典文学的背景,又要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多积累,让文化在学生手中不断传递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