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思政元素探微
——以《综合教程5》第11 课《Beauty》为例

2020-11-25 06:44戴力芬
现代英语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美的育人

戴力芬

一、 引言

为应对新时代英语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研制了《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将于2020 年4月正式发布。 其中,《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对“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描述,规定:“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正确辨别和使用规范的英语语音和语调,并适应主要的英语变体;识别各种词类及其语法形式,熟练掌握常见构词法,以及基本句型和句法结构的用法;识别不同文体和语体,熟练使用各类衔接手段、常用修辞手法、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以及长句难句的转换、释义和翻译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批判性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表达观点,培养思辨能力。” 指南要求教师们不仅要聚焦语言,夯实学生基础,更要凸显思辨,注重育人。 教师应该将时代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均将“立德树人”纳入党的教育方针。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其中包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意味着新时代的教育要更加强调以德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重视。

因此,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课程思政的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讲授和练习之中,也是时代对一线教师的要求。 文章以外教社英语专业《综合教程5》第11 课《Beauty》为例,探索课程思政在篇章、句型和词汇教学中的融入。

二、 篇章、句子和词汇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

(一)课程思政和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立德树人升值于课堂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深层意义不言而喻,亦即将爱国、爱民、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而不应该只是生搬硬套、浮于表面。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能够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挖掘思政点首先可以从专业课的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通过研究教学内容,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通过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问题反思分析,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和学生一起对专业相关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是教师课程思政很好的切入点。

(二)从篇章结构分析中融入思政元素

以《Beauty》为例,课文从篇章、句子到用词都指出现代人对女性美所带有的偏见和歧视,对女性尤为不公。 从篇章(段落)上来看,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文的1~3 段是从古希腊时代起到现代人们对美的看法改变。 作者展示人们对美看法改变的轨迹:古希腊人认为人的美是内外兼修,不分男女。 而在近代基督教盛行的时代,美虽然也不分男女,但多半指的是人的外在;时光穿梭至现代,美特指女性,且只言外表。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4~7 段,主要是讲男性和女性在美这个问题上是怎么被区别看待,从而进一步说明现代人对女性美的种种偏见,因为人们对女性美的看法在当今社会越来越狭隘:从她们的眼睛、鼻子、嘴巴等被一项一项地审度;而对待男性却不是这样,他们可以不是那么完美,大家却仍然觉得他们有男子气概而帅气十足。 第三部分课文的8 ~9 段指出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指出对女性美的偏见事实上阻碍了女性的发展;第四部分为第10 段,也是结论部分,呼吁整个社会跳出思想偏见的框框,公平公正全面地看待女性的美,才是对美、对女性的尊重,才会真正把女性从偏见当中解救出来,还原美的本质。 从文章可知,人类对女性审美的偏见是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的。 自古以来,无论中外,女性就是弱势群体,中国古代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说。 社会发展到20 世纪20 年代欧美国家率先发起维护女性权益和思想的女权主义运动,它迄今方兴未艾,联合国甚至还发起世界范围内的“He for she(他为她)”的运动。 教师应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认识到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情人眼里出西施”(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它不应只限于外表, 更重要的应是内在的道德品行,行为举止。 比如,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当下,快递小哥、白衣执甲的卫士行为有多美好。 老师应启发学生全方位看问题,诚如爱普斯坦说的:“思想开阔、经验丰富、视角多元的人会越来越成功。”

(三)从句子教学上融入思政元素

从句法上看,课文用了三个断裂句呼应作者批驳的观点——现代社会片面看待女性之美。 例如:五段四句:For it is “everybody”, a whole society, that has identified being feminine with caring about how one looks.“for”是连词,引出原因状语从句,而在课文里却作为独立的句子出现。 六段三句同理:For the ideal of beauty is administered as a form of self - oppression.Women are taught to see their bodies in parts, and to evaluate each part separately.这个断裂句为后一句的“人们教导女性要从各个部分审视自己,对每个部分分别加以评价。 眼睛、鼻子、肤质、头发,等等依次接受令人焦虑、苦恼,甚至绝望的审核。”七段的最后一句:Think of the depreciation of women—as well as of beauty—that is implied in that judgment.用了祈使句。 这个无主语句旨在表明人们对女性美的偏见已不是某个群体而泛指整个社会。 这些断裂句、祈使句对表现当今社会人们对女性美的狭隘偏见这一主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人反对偏见,可人人都有偏见。”德国文学家歌德也说过:“我能确保正直,却不能保证没有偏见。”偏见损害了我们的判断力,偏见应该被摒弃,正如梭罗的一句名言:“放弃偏见永远不会为时过晚。”同学们要有意识地控制即刻产生的无意识的各种偏见,从而融化偏见的坚冰。 教师更是要让学生懂得对于美,对于事物都应该观全貌而非断章取义。 联想到一月初的武汉封城,全国百姓闻令而静,居家隔离。 喧闹的春节清冷寂寥。 而纵观全局,没有84岁钟南山院士、73 岁李兰娟院士、身患渐冻症仍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张定宇院长等千千万万个逆行者,就没有大家的岁月静好;没有武汉人民的舍生取义和全国人民的群体抗疫,美好的生活、美丽的人生也就无从谈起。 “生命至上、逆行而往”是何等崇高的理念与勇敢的担当,更是一种气魄之美、精神之美。 老师应培养同学们思辨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启发他们看到美的方方面面,让他们学会全面而客观地看待事物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四)从词汇教学上融入思政元素

从用词上来看,课文还用了很多贬义词,突出对女性美持有的偏见。 例如,第二段的“split off”(割裂);第三段的“set beauty adrift”(美的含义飘忽不定);“put beauty even further on the defensive”(美的地位更加脆弱);第四段“to the detriment of the notion of beauty”(损害美的概念);第五段:“beauty…a rather mixed reputation”(美……毁誉参半);第六段“beauty…a form of self-oppression”(美……一种自我压抑。);第十段:“disparage them…for being ‘superficial’”(声讨她们“浅 薄”)。 另 外, 六 段 四 句: “ … eyes, nose,complexion, hair and so on—each in turn is submitted to an anxious, fretful, often despairing scrutiny.”句子里的“anxious, fretful, despairing”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讲述人们对女性美的审视令人焦虑、苦恼,甚至绝望。 所举之例,挂一漏万,因为全文比比皆是。 作者在用词上的反说正扬表达了她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从而呼吁现代社会摒弃对美的偏见和对女性的歧视,扭转偏执,回到正轨。

三、 结语

语言是思维的方式,思想的表达,它蕴含着思想的种子和火花,课程思政和外语教学的结合势在必行,而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更应该身体力行。 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选篇、教学设计、课堂讲授和练习安排之中,提升同学们的认知标准和认知品质,不仅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的视角更多元。 正如郭英剑老师所说:“很有必要厘清一个基本事实,即英语专业(依如所有外语专业)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的专业,可谓双重价值并存。 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前者是基础与特征,后者是保障与属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两者缺一不可”。 作为人文学科的语言教育,除了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外,更应该注重启迪其思想、熏陶其情操、温润其心灵、教育其责任等重要职责。

猜你喜欢
思政美的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打破平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