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寓教育于教学中,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
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4-0085-02
引 言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这就给当前的教育改革确定了方向,指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人无德不兴,国无德不立。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课堂教学不能把提高素养和传授知识完全分开来,而是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也作为衡量课堂教学价值的标准之一[1]。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心理还不够成熟,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提升道德修养,让他们能满腔热血地去学习、思考和体验。现行的教育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传授上,忽视了人的道德和情感的需求,这样就可能培养不出具有健全独立人格和使命担当的人。
一、在课堂教学中提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1.立德树人明确了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但当前的学校教育往往更注重学科教学,有的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积累教学经验和完善教学体系,认为培养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是不能兼顾的,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只侧重于讲授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和其他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体系,把学科教学作为一种载体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提倡教师发挥各个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
2.立德树人奠定了教育的基础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中学时代所养成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但现在的高中生对教条主义式的思想教育有抵触情绪。学生只有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品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而教师应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
1.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把立德树人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看成是有情感、有追求的人。因此,笔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会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关的情感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把实现这个情感目标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以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希望学生能在多年以后,即使从事与英语毫不相干的工作,也能觉得中学时代的课堂学习是有价值的[3]。
例如,笔者在教学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前制定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总结袁隆平对农业的贡献来归纳他所具备的优秀品质,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课前,笔者展开调查,发现学生对各类明星如数家珍,但对袁隆平基本没什么了解。于是,笔者一上课就先给学生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的颁奖视频,并在PPT上展示了颁奖词。学生很震撼,又觉得很好奇:为什么这么普通的一个人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阅读完课文后,他们了解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曾遭遇过严重的饥荒,当时落后的农业和人民的苦难促使袁隆平把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比,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他们吃午餐时浪费粮食、乱倒剩饭、剩菜场景的照片,他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笔者想这比说几十遍“要节约粮食”对他们的触动更大。学生从课文中又发现袁隆平不讲究自己的吃穿,捐献了大量资金用于农业研究。对袁隆平了解得越多,学生就越敬佩他的为人,并认识到精神上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有。同时,他们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将来用所学的知识造福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品德
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形成对比的是,国民的综合素质仍待提高。高中生正处于心智即将成熟的年龄,他们这个群体道德品质的高低,不仅与自身的发展相关,还会影响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家卢梭认为,培养善良的情感和思想不能靠说教,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除了满足学生心智的发展和毕业升学的需求外,也在培养学生个人素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4]。
例如,在教学必修五Unit1 Great Scientists时,笔者让学生skim(略读)课文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后,提了第一个问题:“What was John Snow?”有学生答:“He was a doctor.”但马上就有学生补充说:“他不是一般的医生,而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医生。”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What was king cholera(霍乱)?”又有学生回答:“It was a deadly disease(致命的疾病)of its day.”但这个疾病到底让哪些人更恐慌呢?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ordinary people(普通人)”。很明显John Snow并不是普通人,但他became inspired when he thought about helping ordinary people exposed to cholera.对他来说本来已经功成名就,根本不需要再冒着生命危险去找出霍乱的起因和治疗方法,但他觉得作为医生不能对短期内就能致死那么多人的传染病坐视不管,因此他决定直面这个挑战,最终找到了病因,打败了霍乱,挽救了成千上万普通人的生命。课后,笔者让学生讨论了对John Snow的看法和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他们都深有感触,原来以为实现理想就能达到个人的名利双收,现在才认识到人生的成功并不只有名利这个唯一的标准,对社会做出贡献,帮助更多的人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3.通过优化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课堂上,优化教学评价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在评价重心上,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多一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能多提高一点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师如果能以人为本,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对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从来不是简单的“对”或“错”的评价,而是尊重学生自由多样的思维方式,尽量启发他们谈谈个人的看法。只要他们的回答有可取之处,笔者就会予以肯定和鼓励,如果他们真回答不上来,也允许他们向同学寻求帮助,这样就能慢慢让他们树立自信,宽容带人,也使他们的同学关系更为融洽。此外,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很注意自己的用词和语调,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被尊重的,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三、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言傳身教的导向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理论下,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成长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5]。中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会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榜样,也就是说,教师的道德修养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要想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平等、友爱的态度和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十分注意,努力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决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对学生许下的诺言必定遵守。笔者希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 语
教师工作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离不开课堂教学,那么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就应该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努力构建品质课堂,点亮学生的心灯,从而培养出身心健康、具有较高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何志红.“课堂德育:课堂上的道德缺失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4):48-51.
田保华.教育即道德[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
吴礼权.品德修养[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冯莹(1970.4—),浙江宁波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