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年贫困群体心理资本与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

2020-11-24 06:21郑荣双赵佩茵王木珍潘美杰何润萍张晓兰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粤北总分资本

郑荣双,赵佩茵,王木珍,潘美杰,何润萍,张晓兰

(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自“精准扶贫”政策提出后,我国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有研究者指出,贫困人口集中体现出一个共同的贫困因素——心理贫困[1],所谓心理贫困是指贫困人口对贫困问题的认知与贫困治理的心态。心理贫困表现为“相对剥夺感”较为强烈、“人生目标感”比较模糊、“生活认知感”普遍消极[2];精神心理的贫困不仅制约着经济上的脱贫,而且它作为深层次的贫困因素,更难认识和摆脱[3];贫困户“等、靠、要”的心态是导致扶贫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4]。

想要解决贫困人口心理贫困的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开发和提高贫困人口的心理资本,变被动的“要我脱贫”为主动的“我要脱贫”。Luthans 等人多次对心理资本的定义进行修订,提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的积极心理发展状态[5],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个维度。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作为积极的心理资源,对个人的行为、态度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柯江林等人、田喜洲等人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7];戴春林、任皓等人、周文霞等人研究发现:心理资本是促进从业者职业成功的心理品质, 对企业员工的主客观职业成功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8-10]。由此可以推断,认识贫困群体的心理资本状况,对解决贫困人口的心理贫困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将有利于帮助贫困群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激励脱贫内生动力,稳固脱贫的效果[11]。此外,社会支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变量,能对心理资本产生影响。程建伟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所在的社会网络系统对其提供的各种支持与帮助,以及个体能感知到的其他社会网络成员给予的关爱、关注和尊重等精神支持[12]。社会支持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改善各种生活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还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在对贫困群体的研究上,已有的研究多数集中在贫困大学生、老年贫困群体,关于中年贫困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中年群体作为家庭的支柱,往往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以及压力,如赡养父母、养育子女等,他们往往迫切需要社会支持和需要具备足够的心理资本。研究他们的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状况,对于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广东省虽然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大省,但各区域之间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

采用的问卷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依据问卷的维度和研究结果,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心理扶贫对策COHS,包括自信(Confidence)、乐观(Optimism)、希望(Hope)、坚强(Strong)四方面。其中自信是指表现出并确实通过付出必要的努力,进而能够完成富有挑战性任务的信念;乐观是对目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希望则是坚持目标,并为了实现目标,在必要时能够重新调整和选择合理路径;坚强是指当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够坚持,并采取变通的方式获得成功。

本课题组力图探究在精准扶贫政策导向下,粤西、粤东、粤北、珠三角这四个地区中年贫困群体的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状况,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心理扶贫对策COHS,为优化中年贫困群体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提供一条具体可行的路径,同时期望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脱贫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广东省中年贫困群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贫困,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为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依据广东省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 000元(2014修订)作为相对贫困人口的认定标准,同时综合考虑“三保障”和家庭支出等实际情况,筛选出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1 400份,回收1 4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 361份(有效率为97%)。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创新自编问卷《中年群体心理资本与社会支持问卷》。问卷一共有35道单项客观题,采取Likert四点自评式量表。该问卷施测后经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删除了9题,留下26题,经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后萃取得到2大项度,分别是心理资本(22题)和社会支持(4题)。在心理资本中,维度分为自信(6题)、乐观(5题)、希望(6题)、坚强(5题)。

在信度方面,总问卷的α系数是0.958,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963和0.723,具有较高的信度;在效度方面,本问卷采用同质性测验法,心理资本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是0.99,社会支持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是0.54,心理资本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是0.43,各因素之间的相关低于各因素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且各因素之间的相关为中等相关,即本问卷有较高的效度。

(三)数据统计

研究结果采用统计软件 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每个被试的得分情况,分别以所在地区、居住城市、职位、性别、最高学历、年龄为自变量,以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为因变量进行因素方差分析,并且对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因素分析

对珠三角、粤西、粤北、粤东不同地区水平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中年贫困群体的总分存在显著差异。Tukey的事后检验程序表明粤北总分最低,且其与另外三个区域在两两匹配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中年贫困群体地区主效应检验

所在地区(珠三角/粤西/粤东/粤北)和居住地区(城市/乡村)为自变量,问卷总分为因变量,执行了2×4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区有显著的主效应,F(1,1353)=10.80,P=0.001,偏η2=0.01,城市地区的总分(M=64.08,SD=0.75)显著小于乡村地区的总分(M=67.04,SD=0.51)。还有一个显著的交互效应,F(3,1353)=14.72,P<0.001,偏η2=0.03。在粤东地区,城市和乡村的总分无显著差异;在粤北地区,城市和乡村的总分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粤北城市的总分最低(见图1)。

图1 所在地区与居住地区交互效应图像

所在地区(珠三角/粤西/粤东/粤北)和性别(男/女)为自变量,问卷总分为因变量,执行了2×4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显著的交互效应(F(3,1353)=2.81,P<0.05,偏η2=0.01)(见表3)。对于珠三角,男性和女性的总分有较大的区别;对于粤北,男性和女性的总分无较大区别。

表3 中年贫困群体性别交互效应检验

职位(企业单位员工/事业单位员工/个体户/农民/其他)和所在地区(珠三角/粤西/粤东/粤北)为自变量,问卷总分为因变量,执行了4×5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职位有显著的主效应,F(4,1341)=7.54,P<0.001,偏η2=0.02,个体户的总分显著低于事业单位员工的总分。还有一个显著的交互效应,F(12,1341)=3.37,P<0.001,偏η2=0.03。珠三角的事业单位员工总分最高,粤北个体户单位员工总分最低(见表4)。

表4 中年贫困群体职业主效应检验

所在地区(珠三角/粤西/粤东/粤北)和最高学历(无/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为自变量,问卷总分为因变量,执行了4×4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有显著的主效应F(3,1345)=5.36,P=0.001,偏η2=0.01,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总分显著低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总分。有一个显著的交互效应(F(9,1345)=3.62,P<0.001,偏η2=0.02)。对于粤西,没有接受过教育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总分区别最大,其中粤北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总分最低(见表5)。

表5 中年贫困群体学历主效应检验

(二) 相关分析

在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1 359)=0.43,P<0.05。自信(r=0.45)、乐观(r=0.37)、希望(r=0.42)、坚强(r=0.38)四个维度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自信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在心理资本维度中最高。

(三) 回归分析

完成了以心理资本作为预测变量和以社会支持作为因变量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心理资本是社会支持的显著预测变量。β=0.43,t(1 359)=17.39,P<0.001,解释了社会支持得分的变异性的18.2%(详见图2)。

图2 回归散点图

用自信、乐观、希望和坚强四个变量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来预测社会支持,总的来说,这个模型是显著的,F(4,1357)=89.32,P<0.05,R2=0.21。在被调查的预测变量中,自信(β=0.39,t(1357)=7.17,P<0.05)、坚强(β=-0.13,t(1357)=-2.12,P=0.034)和希望(β=0.26,t(1357)=3.94,P<0.05)是显著的预测变量,乐观(β=-0.07,t(1357)=-1.2,P=0.22)是不显著的预测变量。Y社会支持=6.85+0.22(自信)+0.05(乐观)+0.14(希望)+0.08(坚强)。下图为预测公式的残差拟合度检验图(详见图3)。

图3 回归标化残差的P-P图

三、讨 论

(一) 地区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粤北地区的中年贫困群体得分最低。粤北以山区为主,无论是交通建设还是其他资源的开发都比较落后,郑红明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14》指出粤北地区财政收入的数值和增长速度都低于珠三角地区,且差距不断拉大[13]。物质剥夺可能给贫困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许多消极的情感反应,如无望感、敌意、愤怒、恐惧以及担心等[14]。不同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也会影响到该地区内不同行业领域、家庭经济收入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较低者,会面临更大的家庭经济的生存和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压力,父母会倾向于消极或者过激的教养方式,这不利于在贫困家庭成长的子女身心健康发展[15]。环境内的各种因素会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正如在此次研究调查中,粤北地区的调查对象在社会支持方面更为缺乏,致使他们在心理的健康发展上更加困难。

(二) 城乡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居住在城市的中年贫困群体总分最低,究其原因可能是生活在城市的中年贫困群体的物质生活条件仍然达不到所处地区的平均水平,在家庭条件、社会资源等方面与城里较为富裕的阶层群体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差距较大,容易欠缺自信、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长期处于这种不平衡的环境中,承受来自社会与生活的双重或多重的压力,他们容易出现情绪沮丧、消极茫然、精神压力大的现象,进而影响到自信、乐观、希望和坚强等积极心理的建立和发展,在遭遇挫折与处于逆境的时候更倾向于放弃或逃避。此外,城市贫困群体可能会因人际交往的敏感性高而有心理资本得分低的表现。

(三)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的心理资本得分低于男性。在社会层面上,男性和女性被社会赋予了不同的性别角色,社会期望对男性有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资本的获得[16]。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着人们的判断,人们往往会片面地认为女性是顺服、懦弱和温柔的。这容易导致人们会无意识地认为男性在面临困难、挫折或者挑战时,就应该比女性更加自信、坚强和勇敢。另外,有心理学研究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具有竞争性[17],男性在遇到困难时会更加理性,能及时调整好心态重新面对问题。此外在农村地区,男性在家庭中处于“顶梁柱”的位置,会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这方面相对于女性来说压力则较大。陈向丽对高校青年教师关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得出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稍差,可能是由于工作和生活以及家庭压力更加突出和明显[18]。本次调查研究对象的年龄阶段在40到55岁之间,这个年龄层次的女性多已组建了家庭,要抚养子女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而且由于贫困、低经济收入更需要承担一定的家庭经济负担,家庭、生活和工作压力接踵而至,难免会出现过于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不仅是男性,女性也应提高和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自信心、乐观和坚持等健康的心理来促使应对能力水平和适应能力水平等的提升。

(四) 职业差异

本次调查中,个体户的心理资本得分最低。刘蔚楠等人提到贫困户对金钱的需求更为迫切[19],而如今面对趋向饱和的市场以及便利的电子销售平台,个体户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因而个体户经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来自外界条件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新型商业产品的挑战,还有内在的心理发展因素。David等人得出了个体希望水平的高低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的结论[20]。周悦等人在探究农民希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后,阐述了农民的希望水平越高,在克服困难和创造美好生活时更具自信和动力[21]。个体户是个人单独从事诸如销售、饮食、生产等不同行业的个体劳动者,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来面对和处理行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压力,承受和解决各类新兴产业经济带来的冲击。部分个体户可能会在过程中受挫,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自身信心受到打击,失去继续工作的希望,而社会支持的缺乏则会加大心理压力承受的负担,易出现较长时间的心理问题。

(五)教育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在城务工的贫困群体得分较低,这从侧面说明,贫困人口学历和文化素质低,不但对农业经营产生影响,并且在收入较好的非农就业岗位竞争力也较低。石惠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可能会因为精神信仰,对困难有一定的适应、调整和恢复能力[22]。刘婷婷同样获得了受教育程度对于城市贫困家庭的幸福感有积极影响的结论[23]。另外,受教育程度较低,会影响到对自我的认知,有研究表明:认知效能较低、自我评价不恰当、社会支持较差等会造成更严重心理问题[24]。贫困人口可能会因为自身受教育程度水平较低,自我认知有失客观,表现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或者过高,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可能会因低估自己的能力而自卑放弃,或者会因高估自己的能力而盲目固执,进而失败的经验又会使得自身的自信受到打击,所以导致心理资本得分较低。由此可见,自信与心理资本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将学习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将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况[25],还可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获得与之有关的方法、途径和资源,促进心理资本的发展。

(六)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的相关

Richard考察了区域级社会资本和非特定性的心理困扰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家庭收入低于中位数的个人中,落后地区的社会资本与非特定性的心理困扰呈负相关[26]。Abraham在研究中发现在社会资本充足的情况下,心理安全和基于失败的学习行为会得到发展[27]。社会支持理论强调了建构社会联结,以此来获得安全感和自我认同,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28]。此次研究调查表明心理资本与社会支持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心理资本对社会支持存在预测作用,即越高的心理资本得分,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健康状况越积极。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也会对心理资本的发展变化起到一定作用,它能够让个体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效能感,对心理资本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小 结

广东省各个地区的中年贫困群体心理资本和对社会支持的感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发现:

1)粤北地区的中年贫困群体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其他地区;

2)城市中年贫困群体的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得分低于乡村;

3)女性中年贫困群体的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得分均比男性低;

4)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年贫困群体,其心理资本得分高于中等、初等教育和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中年贫困群体,但学历的高低与中年贫困群体的社会支持状况无关;

5)个体户的总分和心理资本得分均低于其他职业。

6)心理资本与社会支持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心理资本是社会支持的显著预测变量。根据研究结果以及讨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扶贫对策COHS。

五、心理扶贫对策

(一) 引导贫困群体增强自信

社会人群对“贫困”的刻板印象和贬义色彩反映出亟须推动中年群体关注心理健康,解决心理上的“贫困”,以及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这能够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支持。国家、社会、个体多途径、多方位谋发展,为中年贫困群体建构支持系统,能够增强贫困群体的心理归属感和自信心,为贫困群体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贫困本身提供指引,减轻贫困形成的心理压力,增进贫困人口与其他群体的情感交流,减少自卑感。

首先,国家和地方自上而下都要重视心理扶贫。由国家牵头,统筹指导心理扶贫的发展方向、目标,督促地方贯彻落实,致力扶贫、扶志、扶智,从多方位实现物质扶贫与心理扶贫的协调发展。其次,要了解贫困群体内在的需求,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站与支持系统,加强社工服务队伍建设,并且配置专业人员定期为中年贫困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定期开展心理讲座,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再者,相关部门可以用制作相关创意宣传片的方式对贫困的根源及影响因素进行正确释义,然后利用网络、宣传栏、电视播报等方式去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贫困。此外,还可以整合政府、大众媒体、专业机构、社会团体等各方资源,采取多种途径构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体系。

(二)培养贫困群体乐观精神

不合理的信念归因会挫伤中年贫困群体的积极性,不利于其心理资本的建设和对社会支持的感知,这使得疏解贫困群体的心理压力、加强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出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及乐观精神显得更为重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年贫困群体中,女性群体的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状况较男性要低,因此建议社区或村委定期开展一些妇女座谈会或者邀请社区服务队伍协助开展专业的心理团体辅导、开设技术培训辅导班。

引导积极归因有利于培养中年贫困群体的乐观精神。应发挥扶贫干部能动性,向群众解读国家政策,积极宣传普及精准扶贫意义;开设周末社区中年教育班以及妇女座谈会,邀请一些成功脱贫的人分享他们的知识经验,用实际的例子使她们受到鼓励;培养中年贫困群体对子女的教育意识,降低受教育程度对贫困群体心理资本的影响。

(三)帮助贫困群体树立希望

在必要时重新调整和选择合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期望值。根据研究结果,中年贫困个体经营者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得分低于其他职业的中年贫困群体,个体经营者被一成不变的生活牢牢捆绑,因而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着重考虑调整中年贫困个体经营者的税收,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提高期望值。

提供精准的技术服务和制度保障,如通过减免或返还税收来增加贫困群体的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同时,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为贫困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除此之外,在城市中生活的中年贫困群体承受的心理压力会更大,又难以得到相关的社会支持,长此以往很容易对生活失去希望。因而,相关政府部门可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工作、就医、孩子上学等生活问题。

(四)鼓励贫困群体自立自强

张志强提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自立自强精神包含追求理想的独立精神、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29]。贫困群体对脱贫持消极的态度会影响脱贫进度。植根脱贫致富的信念,教育他们培养在逆境中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的思想品德,激励他们以自强不息的姿态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去迎接脱贫的挑战,使扶贫由依赖性的“输血”转化升级为独立自主的“造血”,真正地使中年贫困群体实现自立自强。

一要培育中年贫困群体自立自强精神。可以通过树立自立自强的典型,如:村委、居委会可以通过宣传成功脱贫的人物事迹来激励和鼓舞贫困群体。二是提高中年贫困群体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政府可通过开设农业和种植业等相关培训课程,如山区种植技术、牲畜养殖技术,为中年贫困人口提供学习的窗口,探求新知识和拓展自我发展,用劳动和创新脱贫。三是提升中年贫困群体的人生价值感。政府可开拓脱贫路径,致力于开发地区特色产业,有序引导中年贫困人口对接产业转移岗位。如粤北应立足于山区经济,根据粤北贫困地区本身的地理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开发当地的中年贫困群体的旅游致富之路。

猜你喜欢
粤北总分资本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追寻足迹 不忘初心—红军长征过粤北图片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