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油画中书法的体现
——以《印尼舟群》为例

2020-11-24 04:24:28孙渴医
文化产业 2020年27期
关键词:墨法点画吴冠中

◎孙渴医

(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关键字】书法 抽象意味 吴冠中 油画

《印尼舟群》是一幅吴冠中为以自由的线条为画面主体的油画作品。这张画充满了抽象的意味,展现了画家眼中充满韵律和节奏感的舟群及海面,赋予观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该画绘制于1994年,正是吴冠中艺术创作的后期阶段,其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与他同时期的其他作品相仿,从此也可一窥艺术表达的一贯性。

吴冠中早年在杭州艺专求学时就读国画系,并受到林风眠、潘天寿、吴大羽等一代大师的影响,以及自己对石涛绘画的领悟,使得中国书画的底蕴早已沉淀在他的内心。中国艺术讲“书画同源”,但是书法的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讲比绘画更加纯粹,不习书法的人长时间用毛笔作画运笔也会受到书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吴冠中更是如此。

1947年,吴冠中来到法国巴黎学习油画。油画和国画虽然在作画媒介上有所区别,但同一艺术家的观念思想不会拘泥于不同的创作材料,因而大多数画家的不同作品能够保持一贯性。例如意大利艺术家莫迪利亚尼的油画作品和雕塑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保持高度的统一,奥地利艺术家席勒的人物速写和油画作品对于人物形象的处理手法一致。纵观吴冠中的作品,其艺术生涯后期的水墨画与油画在形式追求和表现上也呈现出一致的趋势。水墨画上用毛笔表现出来的线的节奏、韵律、变化同样也反映在用笔刷作画的油画作品中。《印尼舟群》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另外,从《印尼舟群》的黑白图像可以清晰得感受到书法的意趣。

一、《印尼舟群》形式语言分析

图1 《印尼舟群》原稿

《印尼舟群》原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热烈激昂,充满活力。其画面上笔触变化丰富,高饱和度的色彩极大得刺激了视觉感官,近景的船只极尽抽象,只有远处的白帆还依稀可见。但是这丝毫不妨碍观者感受《印尼舟群》所表达的气氛。相比与彩色原稿,黑白稿则显得更为冷静,但是黑白灰布局更加清晰。作者在表现“灰”的概念时,并未直接大面积使用低饱和度的色彩绘制色块,而是用粗细不一的线来营造一种灰的感觉,类似中国画中白描“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表现手法。虽然色彩上仍是高饱和颜色,但是由于减小了其在画面中所占的体积,所以并不显得喧宾夺主,同时增加了观者视觉的流动性。

图2 《印尼舟群》黑白稿(一)

从黑白稿中可以看出,白色部分的空间分布比较通透,并且可以看出白色部分具有明显指向性,引导观众的目光穿过彩色的舟群抵达白色的船帆。船帆的布置也非常有趣。从视平线看,它处于画面内容的中景部分,但是由于它占据了比较大的位置,看起来是在画面的最后方,与它所表现的中景视角形成一个反差。这样的设置可以让观众的眼睛在画面中不断地移动,使画面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感觉,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印尼舟群》局部分析

(一)《印尼舟群》点、线、面的排布

“集点画成字”是书法创作的基础。书法讲究字法,字法即字的布局安排。美的汉字形体是通过对字形的违和、正斜、疏密、增减、向背、松紧、平险、避就的巧妙处理构成的。字的结体也很重要,因为章法的好坏只是形式感上的问题,章法再美,字的结体欠好,也很难给人以美的享受。

唐人孙过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他指出每个字都应遵循“违”与“和”的规律,即要在复杂的结体变化中追求整体的统一。

图3 《印尼舟群》黑白稿(二)

而在绘画中,书法中的字法则表现为画面中点、线、面的排布。在《印尼舟群》这幅油画作品中,可以清晰得看出点线面分布得几个层次。前景中得线条基本呈现出从左上方到右下方到运动趋势,一直延伸到画面的中景,穿插了几条相反运动方向的弯曲的线条,增加了整体的律动感。远景中的线看上去更像是点,细长的线条很少。同时为了表现船帆,画面中还增加了从上到下运动趋势的曲线。这样就避免构成画面的元素过于抽象。点和线浮动在面上,而面又是由白色和灰色交织而成,形成一种起伏运动的视错觉。细长形状的面又仿佛是线的另一种形态,丰富了面的构成。相比于线和面,作者对于点的表现就相对平淡了。从黑白图像上看,这些点在视觉上鲜有大小的变化,不过在形态表现上变化比较丰富。类似书法中的笔画——“点”。有些点用笔刚劲,显得古拙,有些点用笔轻盈,一带而过,甚至还留下飞白的痕迹。

这张画的飞白中,线表现得最为明显。脱离了色彩,黑白画面更能突出飞白在画面中的重要作用。飞白平衡了线的厚重,为线条流出空气感,使得画面整体感受更加自然轻松,避免压抑。这与书法中的飞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印尼舟群》中元素的用笔

书法讲究笔法,点画的形式虽然因书体的不同而迥异,但充满“笔力”的作品总能给观者以美的享受。“笔力”的评价标准是看点画的“圆”和“涩”。线条圆润饱满,能表现出结实圆劲的力量。涩的点画就是看起来稳重不流畅。圆润的点画需是中锋用笔,涩也是要笔锋直立,“圆”与“涩”相克相生,相互联系。

另外,书法的行笔还要讲究运笔节的快慢。点画的节奏根据书者的运笔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自然流露到纸上。

回到《印尼舟群》这幅油画上来,也可以明显看出其中的“圆”与“涩”。远景中船帆曲线的圆与前面带有飞白的线条形成“圆”与“涩”的鲜明对比。但是在这幅油画中,作者着重表现的是线的“涩”,通过不同程度的飞白突出画面的丰富程度。再看原版《印尼舟群》,高饱和度的红、黄、蓝、绿跃然纸上,加上点、线、面本身丰富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作者在放置色彩的时候也是别出心裁,他将互为对比色的两组色彩分别放置,一种颜色必定依靠着它的对比色。同时通过控制不同颜色的体积变化,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平衡。因此画面上的元素虽然简单但是组合在一起却是复杂,但是复杂却无冲突,而是乱中有序。这也体现了作者在构思时的高超技巧。

(三)《印尼舟群》中蕴含着对书法墨法的诠释

墨法即用墨的技巧。墨法是书法艺术形式中一个重要课题。“字本与笔,而成于墨”,笔法只有通过墨法的诠释才能展现出相应的艺术效果。正如清代包世臣所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

书法中用墨大致分为浓、淡、干、湿、焦。关于墨法的演绎,孙过庭在《书谱》中写道:“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即是说用墨的燥润、浓枯,只有在燥笔与润笔、浓墨与枯墨之间的相互对比中才能显现出妙处。

油画的绘画媒介是油彩,不像水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同时,亚麻画布也不像宣纸具有吸水性,因此从书写绘画工具就注定油画无法完全诠释书法中的墨法。但是,油画是一种表现力特别强的画种,它可以通过利用色彩的不同明度模拟不同程度的墨色给人的感觉。《印尼舟群》中就有所体现。“浓”“淡”“干”“焦”这四种墨色可以非常轻易得在画面中通过点、线、面的不同表现形式辨认出来。油画中最难表现的大概是“湿”。不过作者十分巧妙得解决了这个问题。他通过将色彩与色彩之间的融合画得非常润来表现书法中“湿”的概念,并且巧妙地融合入画面的背景中。

三、吴冠中作品中的抽象形式美

形式美的本质是在对自然高度概括的前提下,形成的引发人们美的感受的式样。绘画艺术起源于对客观对象的模仿,吴冠中说:“除了描写的像不像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还有个美不美的问题”。美术作品美的关键存在于形式中,近代的西方油画也从东方艺术中寻求新的形式美的灵感。

艺术中来源于生活,但是抽象美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积累创造的更高层次的审美。吴冠中曾公开发表文章倡导抽象的形式美,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将书法笔画结构的精髓融会贯通。

康定斯基说:“凡是内心需要的,发源于心灵的,都是美的。”这与吴冠中在画面中强调的表达情感的观点是一致的。从吴冠中的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出对生活理解的抽象性,其中那些疏密相间的黑白色块,构成了极具魅力的形式美。而《印尼舟群》几乎完全抽象,可能是作者的一次大胆尝试。

“笔墨当随时代”,吴冠中的具有中国水墨特色的新的抽象画的出现为画坛注入活力。当然,这种新的绘画理念并不为所有人所接受。但是这并不妨碍吴冠中在中国艺术史上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绘画能够摆脱客观物像的束缚,放弃对还原现实世界的追求,这是视觉艺术个人化的表现,个人的情感被放大到极致,也是工匠艺术结束的开始。吴冠中的作品在整体描绘中放弃对客观事物精细的描写刻画,而是在随性的线条、美化的色彩和格式化的点、线、面构成中进行情感的表达。他对于中西绘画创作的观点是“风筝不断线”,形象得表达出他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齐白石曾说,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其实质的含义是画贵在“写实与抽象之间”,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的理论是对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观点的延续,也是对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抽象形式及内涵的延续。《印尼舟群》是他绘画生涯中油画作品最富抽象美表现的作品,并与书法艺术的抽象形式高度融合,体现了作者对书法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猜你喜欢
墨法点画吴冠中
吴冠中的点线面
幼儿100(2023年22期)2023-06-21 03:21:06
写意青蛙
写好点画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艺术品鉴(2019年8期)2019-09-18 01:22:54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30
七绝·春雪
阳光(2017年7期)2017-07-18 18:37:04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1:00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08:48:12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
公关世界(2016年18期)2016-12-06 11:11:32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
戏剧之家(2016年4期)2016-03-25 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