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洁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信息,体现了历代人民的生活经验与精神智慧,具有生活性、社会性、经济性、旅游性、产业性的价值取向。新时代背景下,以现代化、数字化技术推助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推助徐州市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
在研究中,我们以问卷调查为导向,针对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模式提出相关问题。共发放问卷100份,现场回收99份,回收率为99%。从问卷调查能够看出,人们对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整体上呈现支撑的态势(详见表1)。通过分析,可以探析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不足。
在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城市发展历程中进行创新与变革,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播,使各行各业发展更加人文性、文化性、地域性。但当前由于保护力度不足,影响到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性传播,使数字化传播面临新的困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创新提供支撑;应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实效性。但从当前现状来看,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缺乏创新方法,没有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为导向,推进技术与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的融合。
表1 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调查表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新特性,主要是其无界性和共享性。首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无界性,使更多的民众知晓、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析力度。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撑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网络环境传播。网络环境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供便捷性、开发性的空间,应打破时间、空间以及地域因素的传播限制,实现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路径、多途径传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非物质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模式彰显其共享特性。人们在网络平台中,通过登录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获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同时,构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通过对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合理性建设和管理,包含定期革新、记录相关的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能够实现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共享性。
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性工作效能,推进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平台的建设,以数据平台,整合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使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纳入到网络平台中,推进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首先,要立足于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收集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并且将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类,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做好基础性工作。其次,要依托于大数据平台,将分类的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批纳入到数据平台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网络平台中广泛传播;要实现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微视频传播模式,使其在快手、抖音平台中进行广泛传递,以此吸引人们关注,推进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播。
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应实现多路径、多途径传播模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徐州市重要的文化信息,需要与城市产业发展对接,发挥产业发展力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共同发展模式。
实现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路径传递,其要点有三: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媒体产业发展模式中推广。徐州市媒体产业立足于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各大媒体中广泛传播。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漫产业中推广。以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为导向,为动漫产业发展注入动力。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广泛传播。要依托于旅游产业模式,构建旅游产业项目模式,吸引游客前来徐州,促进人们对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不仅是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数字化、智慧化、现代化传播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助徐州市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徐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需要。因此,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做到与时俱进,推进其在各行各业中有效性传播,进而彰显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