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双心护理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临床价值

2020-11-24 09:15天津市胸科医院300000王国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双心分值冠心病

天津市胸科医院(300000)王国静

在中老年群体中冠心病发病率较高,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冠心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多[1]。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除了积极接受药物治疗外,关注患者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相关研究指出,抑郁和焦虑是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迄今为止,精神心理问题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实质仍未阐明。双心护理是指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除了要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还需重视心理因素在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促使疾病转归,改善患者预后。我院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双心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情况作如下汇报。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0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在60~79岁之间,平均(68.43±4.21)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在60~80岁之间,平均(69.52±3.99)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极小(P>0.05),可作比较分析。

附表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包含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健康宣教等。观察组的患者实施“双心”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为:①健康宣教: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通过发放疾病知识宣传手册等方式提升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依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方案,宣教内容包括冠心病的诱发机制、危害性、药物治疗措施、自我管理及运动措施等,使患者能够充分认识并了解冠心病及护理措施,从而增强患者的配合度与依从性,减缓患者的负性情绪;②心理干预:寻找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护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特点给予心理疏导与护理。其次,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心理细微变化,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耐心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积极引导,让患者了解负面情绪对疾病治疗的不良影响,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适当运动、戒酒、戒烟,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从而达到自我护理的目的;③音乐疗法:密切关注患者情绪的波动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可通过播放音乐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的情绪恢复至平稳状态;④放松训练:由于负性情绪多为患者精神紧张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学会放松,集中精力,进行腹式呼吸,缓慢放松肌肉,从而达到缓解负性情绪的效果;⑤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提醒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亲情关怀方式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波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心理状态的评价指标为抑郁情绪、焦躁情绪。抑郁情绪的评断参考标准为抑郁情绪量表(SDS)评分,评分分值为0~100,评分分值与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焦躁情绪的评断参考标准为焦躁情绪量表(SAS)评分,评分分值为0~100,评分分值与患者焦躁情绪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应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调查表包含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个选项。问卷内容包含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骨折恢复效果等方面。问卷分值区间为0~100,若分值超过85分,则标记为满意,若分值为60~85分,则标记为基本满意,若分值低于60,则标记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作t检验;计数资料作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SAS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如附表所示。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1例,占比为27.50%,满意19例,占比为47.50%,不满意10例,占比为25.00%,即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中非常满意16例,占比为40.00%,满意22例,占比为55.00%,不满意2例,占比为5.00%,即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经分析,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冠心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多,该疾病已经成为除了恶性肿瘤外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2]。

疾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影响机体免疫调节机能,还会影响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3]。双心医学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的科学。双心医学的目的是将“精神心理因素”作为“心脏病整体防治体系”的组成部分,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双心”护理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是指在临床治疗期间不仅要予以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同时需要重视心理因素在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促使患者的疾病转归及预后情况得以有效改善。在双心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全面评估,并加强心理疏导,此外还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的负性心理转换成正性心理,使其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疾病,并积极面对疾病,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工作,进而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进程。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双心分值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做一个“双心”语文教师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双心”并用,让孤雁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