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523000)喻秀梅 黄桂 邓爱荷
这些年来,我国早产儿出生率大幅度上升,而全球的比例也达到11%左右。为了改善早产儿的生存率,就要做好早期合理的喂养护理干预工作,确保胎龄不到34周的早产儿得到有效的吸吮与吞咽,预防出现不协调的问题而增加风险[1]。因此,有效的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本研究现以70例我院收治的早产儿为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时段内收治的早产儿中选出70例纳入本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标准,将这些早产儿分为35例观察组和35例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早产儿胎龄在28~32周之间,平均胎龄(30.3±0.9)周,体质量在1201~1398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1251.2±24.0)g。对照组早产儿中,男19例,女16例,胎龄范围为28~32周,平均为(30.7±0.9)周,体质量范围为1207~1298g之间,平均为(1250.7±22.8)g。以上数据中两组早产儿各项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早产儿的胎龄均在34周以内,出生后的Apgar评分在4分以上;②早产儿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无遗传病等病症;③产妇不存在严重并发症等问题;④产妇或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早产儿;②呼吸窘迫早产儿;③发生感染问题的早产儿。
1.3 护理方法 我院给70例早产儿提供常规护理,包括禁食过程提供静脉营养支持,结合早产儿成熟度与耐受力提供鼻饲喂养或奶瓶喂养。而对照组早产儿在喂养前护理人员通过无孔橡皮空奶嘴吸吮的方式协助早产儿锻炼口腔能力。为观察组早产儿提供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鼻饲或进食过程中,应用无孔橡皮奶嘴循序渐进为其提供吸吮联系,每次持续2~3min,3h持续吸吮一次;②穴位刺激与按摩护理。护理人员采用无菌手套为早产儿的口腔位置进行按摩,采用Fucile方法按摩早产儿口周围,从左脸颊上下唇位置进行定向按摩,同时在口腔内部的舌头、牙龈处以及上下颚位置进行按摩,产生刺激,每天按摩三次,每次时间持续15min,再通过穴位按摩作进一步的刺激,确定穴位包括地仓穴、上关穴、下关穴、人中穴、廉泉穴、迎香穴以及颊车穴;③口腔支持。护理人员在每次喂养早产儿时用手将奶瓶托住,扶稳早产儿的脸颊和下颌,确保早产儿的姿势调整到最舒服的位置后,稳定其下颌骨状态,形成效果较好的吸吮状态;④个性化吞咽能力训练。主要以无吞咽状态的早产儿为主,护理人员采用无菌棉签将早产儿舌头中部按压,坚持每秒一次,持续进行十次后暂停10秒再继续,每天训练三次。如果是有吞咽反射的早产儿,可将无菌棉签沾湿牛奶后对早产儿的舌头中部进行按压,观察棉签上的奶液进入早产儿咽部后训练早产儿的吞咽能力。
1.4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记录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包括开始经口喂养的纠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的纠正胎龄、过渡时间以及提供静脉营养支持的时间。评估早产儿初始吸吮节律、吸吮强度、吸吮协调性、口唇密闭性、吸吮-吞咽-呼吸的节律性和协调性等喂养吸吮表现。同时对比早产儿体质量恢复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黄疸持续时间等喂养结局。
1.5 统计学处理 将相关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中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以x2与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显著统计意义。
2.1 早产儿喂养进程的对比 两组早产儿在完全经口喂养纠正胎龄与过渡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1。
2.2 早产儿喂养吸吮表现的对比 观察组早产儿的初始吸吮节律、强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他喂养吸吮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2.3 早产儿喂养结局的对比 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11.7±3.2)天,喂养不耐受为8.6%,黄疸持续时间(13.2±3.4)天,与对照组的(12.9±3.0)天、45.7%、(18.9±4.2)天比较,观察组早产儿喂养结局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附表1 两组早产儿喂养进程比较(例)
附表2 两组早产儿喂养吸吮表现比较(n=35例/分)
与足月新生儿出生后能够经口正常进食相比,早产儿在吮吸能力、吞咽能力以及呼吸协调能力上不占优势,还容易出现伴随性呼吸窘迫的问题,增加误吸的几率而威胁生命安全。当前越来越多学者和医务人员推崇早产儿应用综合口腔运动干预进行护理,该方法是指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应用非营养性吸吮、按摩刺激、口腔营养支持等方式,对其口咽部位、肌肉群感官等产生刺激,从而达到提高功能的目的[2]。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按摩早产儿面部的穴位,如地仓穴、廉泉穴、上下关穴等,这些穴位均有丰富的面神经存在,通过按摩有助于对早产儿神经系统进行调节,达到改善感觉系统的效果。如地仓穴、颊车穴、下关穴的刺激有助于提高吞咽的肌力,促进口唇闭合能力提升,通过按摩刺激后还能提高吞咽反射能力,因此达到很好的效果[3]。本研究中,采用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的观察组早产儿在喂养进程的促进效果、喂养吸吮表现以及喂养结局方面均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早产儿更好,P<0.05,由此可见,应用综合性的全面口腔运动护理能够帮助早产儿在口腔形态与功能方面逐渐趋向于正常化,还能加快其尽快进食,逐渐恢复进食能力,这对早产儿功能的恢复和日后的成长与发展非常有利。
综上所述,当前早产儿占比越来越高,针对早产儿应积极为其提供综合口腔运动干预进行护理,有助于推进早产儿喂养的进程,促进其吞咽功能尽快恢复,改善吸吮的表现和喂养结局,对早产儿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