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332000)张颖
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的改变,生活压力逐渐增大,患高血压的概率在逐渐增加,女性患者数量明显高于男性患者。高血压频繁发生,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全身动脉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1]。目前,90%以上的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病因不明。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可能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早期可能无症状。头晕、头痛是高血压的常见症状,而多数患者还会合并血糖升高或者高脂血症,高血压会进一步影响血脂的正常代谢,导致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异常。在临床治疗中,应合理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以缓解患者症状,全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降压药,能选择性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降低血压。本研究探索了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组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80例,入组时间2019年2月~2020年1月,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患病时间3.34年~24.56年,平均患病(12.56±2.85)年。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病时间3.66年~24.01年,平均患病(12.34±2.63)年。两组基础资料统计学比较显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不愿意接受用药治疗,定期检查血压,观察组自愿接受缬沙坦治疗。每次服用80mg,每天一次,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代谢情况、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率实施Pearson x2统计,其他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50.00%(20/40)指标,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代谢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患相关指标比较,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血脂代谢情况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改善程度,P<0.05。如附表所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精神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年龄因素及药物影响有关,并有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且易并存。当患者血压升高时,会引起血管紧张素和活性胺水平升高,造成内皮细胞损伤,细胞间隙增大,使大量脂蛋白更容易进入血管壁,从而引起血脂异常;而长期处于高水平的血脂会使患者的血管壁或小动脉增厚,动脉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加重高血压的症状。两者互相影响。由此可见血脂和血压之间的密切关系[2]。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它们既是独立的,又是密切相关的,又是相互影响的。血脂异常可导致全身小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外周动脉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另一方面,高血压可增加体内活性胺成分和血管紧张素水平,损伤内皮细胞,增加细胞间隙,促进脂蛋白进入血管壁,导致血脂异常。因此,临床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较为常见。多数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紊乱;此外,血脂水平异常还会增加机体的血液黏度,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因此,在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时,既要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又要调节脂质代谢,有效提高血脂水平[3]。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紧张素受体AT1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可避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4]。缬沙坦还能对血脂进行一定的调节,促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研究显示,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胰岛索敏感性均降低,使用缬沙坦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均显著提高,此外,也有研究显示缬沙坦对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如受到糖尿病影响,由于长期代谢紊乱,肾小球系膜扩张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进行性肾小球系膜扩张压迫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范围内形成微循环障碍,导致毛细血管内壁受损。采用缬沙坦治疗的情况下,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血管紧张素的形成,从而舒张肾小球传出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降低蛋白,从而缓解糖尿病的并发症症状。可见,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成效好,同时对患者血脂和血糖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5][6]。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代谢情况比较(±s)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代谢情况比较(±s)
组别 时期 空腹血糖(mmol/L) TC(mmol/L) LDL-C(mmol/L) TG(mmol/L) HDL-C(mmol/L)对照组(n=40) 治疗前 6.12±0.71 5.55±1.10 3.73±0.53 2.15±0.91 1.73±0.53治疗后 6.16±0.56 5.56±1.12 3.72±0.52 2.16±0.83 1.41±0.35观察组(n=40) 治疗前 6.17±0.75 5.55±1.10 3.75±0.53 2.17±0.94 1.75±0.53治疗后 5.53±0.21 4.52±0.56 2.67±0.35 1.78±0.56 1.72±0.52
本研究的结果中显示,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血糖血脂代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好,且对血糖血脂代谢也有改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