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00202)季刚
骨质疏松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结构受到破坏,导致骨质脆性增加,易发全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经研究发现,骨质疏松好发于老年女性或已绝经妇女,常在不知不觉间发生,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伴日常活动受限[1],在打喷嚏、肌肉运动后疼痛剧烈,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唑来膦酸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药理活性最强的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进而诱导破骨细胞凋亡[2]。基于此,本文探析探究唑来膦酸静滴加用活血止痛中医口服药、针灸治疗对骨质疏松患者骨痛、骨密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94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腰椎L1~4或髋部骨密度值≤-2.5;②理解能力佳,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或服用降钙素等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男19例、女28例;平均年龄(76.5±4.2)岁;对照组:男20例,女27例,平均年龄(75.9±4.6)岁;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唑来膦酸4mg加入0.9%氯化钠100mL溶液中,观察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活血止痛中医口服药:当归尾12g、广郁金10g、枳壳6g、软柴胡6g、制相附10g、丹参10g、川芎10g、广木香10g、红花6g、白茯苓12g、丝瓜络6g、降香3g,每日一剂[5]。观察组患者每周一次针灸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比较两组骨质疏松患者术后7天、30天、3个月骨痛评分(采用VAS数字表法,评分0~10分,10分为最痛,0分为不痛)差异[3]。术后12个月后腰椎1~4(L1~4)骨密度的差异(依据检测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4]。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患者骨痛差异 观察组术后7天、30天、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2.2 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差异 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腰椎1~4(L1~4)骨密度值(0.68±0.21)明显高于对照组(0.50±0.3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5.15;P<0.05)。
附表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比较(±s,分)
附表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比较(±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7天 术后30天 术后3个月观察组(n=47) 7.13±1.12 4.28±0.46 2.65±0.60 1.23±0.15对照组(n=47) 7.21±1.06 6.12±0.56 4.64±0.24 2.11±0.48 t 0.36 16.65 17.99 16.52 P>0.05 <0.05 <0.05 <0.05
骨质疏松症又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如何处理术后出现得腰背酸痛等症状,以及如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引起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重视[5]。西医治疗最常用的就是药物治疗,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和骨吸收,进而诱导患者机体内的破骨细胞凋亡,促进骨细胞的吸收,降低再次骨折的发生率,大剂量服用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肌肉关节疼痛、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6]。在骨质疏松患者人群中,术后患者较低的骨密度可能会诱发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较大。有研究表明,在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中,西医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针灸疗法,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取得较好效果[7]。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术后7天、30天、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在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唑来膦酸药物联合活血止痛中医口服药、针灸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骨痛的症状,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腰椎1~4(L1~4)骨密度值(0.68±0.21)明显高于对照组(0.50±0.31),唑来膦酸药物、活血止痛中医联合治疗,有助于增加患者椎体的骨密度,提升老年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降低了骨痛感觉的同时,有效改善了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在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能增加患者骨密度,促进患者肌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