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市凉州区东关民族小学
小学生写作文时常常会遇到无话可说、无章可循的情况。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1.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生动地指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教师应经常性、有计划地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观察花草树木、自然景观的四季变化;让学生亲身体会生产劳动的甘苦和生活内容的丰富;了解社会局势的变革和风土人情的特色……当然,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把生活素材转变为作文题材。如,要求学生写《我学会了……》的半命题作文,可事先让学生学做饭、洗衣服、钉纽扣等,并记下学习过程,然后,完成作文。这样,学生写起来就很容易。作文教学中,笔者尽力鼓励、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科学小实验”“课本剧表演”等。学生从“生活百科全书”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写起作文可谓水到渠成。
2.学会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犹如蜜蜂博采百花,酿成醉人蜜,必能汲取人类语言的精华,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形成语感,从而确切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具体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举措,引导学生积累素材:(1)发动学生每人带几本课外读物以建立“班级图书专柜”,让学生在课余阅读。(2)要求每位学生建立“作文宝库”,专门摘抄优美句段,写读书心得,并相互传阅,或在班上朗读,供大家品评。(3)要求学生无一日不读课外书,并坚持写读物的“内容提要”,在班上朗读自己认为好的文章。(4)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发布“报纸新闻摘要”。正因为这样,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几乎没有不喜欢写作文的,而且他们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3.学会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拓展素材。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儿童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常常利用电教手段进行作文教学。(1)配乐。如,指导写《秋天的校园》时,笔者播放了符合时令特点和校园特色的音乐,引导学生观察,并配乐讲解,学生的激情被调动了起来,这篇作文写得精彩飞扬,引人入胜。(2)出示图片、视频等。如,写《小燕子》时,笔者出示了小燕子的外形、飞行、捉虫、栖息的图片和视频,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寓教于乐,加以适当点拨,学生不但写好了《小燕子》,而且掌握了状物的一般方法。(3)多媒体积累素材。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能将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结合为一体,可把学生带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加深对事物的了解。
1.提高作文指导课的质量。每次作文指导课,都要突出训练重点。笔者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达方式、文章中心等方面选择其一,加以适当指点,然后让学生依此进行作文,逐步形成能力,取得了“一课一得”的实效。
2.重视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示范和借鉴,作文“怎么写”的问题,应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学习课文时,笔者常常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归纳作者的创作思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作者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法,而且能够形成诸多新观点和独特认识。在此基础上写作文,他们的作文更具创造性。必要时,还可巧借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仿写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仿写→改造→创造的步骤,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课本上的小练笔。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虾》的过程中,适时引导他们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1)抓住小动物活泼、可爱的特点,从几个方面具体而真实地加以描写。(2)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的语言,充分表达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而写出了生动形象的好作文。
3.重视作文讲评,校正作文偏差。作文讲评,不仅仅是给本次作文分出优劣,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自行修改习作。笔者在总体评价学生作文的基础上,适时选择典型作文,以是否符合本次作文要求为重点进行讲评,与学生一起分析“佳作”的成功之处和“病文”的问题所在,让学生说说该怎样给“病文”动手术,然后让学生对照评语,分析自己习作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自行修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