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第三中学
导入新课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的引言,目的在于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因此,怎样导入新课,就成为了我们搞好物理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谈谈自己的见解。
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环节中去;导入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可以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助于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1.实验导入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中学生习惯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老师对物理现象最生动、最清楚地描述,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教学演示可信度高、可见度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常常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例如,学习惯性及其应用之前,教师可以握着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这时老师举起木棒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学生们都兴奋起来,忙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就可以轻松地引入新课。
2.设置“陷阱”引入新课。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自信心特别强,喜欢凭主观臆断下结论。但由于经历少、认识浅,所下的结论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当教师直接把正确答案教给他们时,他们要产生怀疑心理,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状态时,必然要想尽办法摆脱矛盾,从矛盾中解放出来,于是产生了迫切解决思维矛盾的求知动力。为此,在教学中选择与生活观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陷阱”,让学生碰碰钉子,迫使他们重新认识问题。例如,学习“大气压强”之前,教师拿着一只盛水的大试管,然后把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相互套放着的两支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答:“一定会掉下来。”于是教师将那两支试管倒转过来之后,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大试管壁端上升了,即使竖直朝下抖动,小试管仍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强烈的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们纷纷追根问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学了“大气压强”之后就会明白了。
3.多媒体课件导入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它既能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增加观察对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引入新课,可以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滑动变阻器”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灯光效果变化明显的歌舞表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观察到了忽明忽暗的灯光,同时调节音量旋钮改变音量,最后出现字幕:是谁在这里发挥着如此神奇的作用?于是很自然地就将全班学生带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再如,“对于家庭的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的引入,可以播放“火的警示”片,学生对一场惊心动魄的火灾场面可谓印象深刻。
4.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也叫温故而知新法。即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把以前讲过的,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复习一下,这样既能巩固旧的知识,又能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一些铺垫。比如,在导入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时,我们可以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讲的生活中的透镜,以及它们各自所成的像的特点,然后提出:为什么三种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各不相同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凸透镜成像规律,这样,便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新课的教学。
再比如,引入“欧姆定律”一节时,我们可以说“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哪位同学叙述一下实验结论?”接下来教师可以顺其自然地介绍说“实际上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就已经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归纳出了正确的结论,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著名的欧姆定律”。
总之,针对不同的课型,在众多的导入方法中,只要教师能做到注意日常积累和课前充分的准备,把导入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也就真正做到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