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娱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中等职业学校 贵州 遵义 563000)
新经济形态下,社会对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使得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职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德育教育理念,能确保学生符合市场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并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党的十八大指出:立德树人是现代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把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教育教学中要实现以文化人,医德育人,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1]。这些理念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就中职院校而言,其是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教学实践中,其必须牢牢把控市场脉搏,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技术人才。然而就目前而言,部分中职院校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技术培养上面,对于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使得一些学生缺乏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较低,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发展,更对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风气带来较大影响。新时期,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德育教育,能为学生立良好的道德典范,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在学习及实践中,积极地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提升道德品质,最终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价值观是引导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积极的价值观对于学生正向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就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而言,其具有专业定向后初次就业的特点,即自己所就业的方向与自己所学的内容密切相关,指向性、专业性、技术性和行业性较为突出。在就业这一角色转化过程中,部分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逐渐迷失自己,功利心较强。而在教学实践中,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能使得学生以德育为先导,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职业生涯含义、特点、性质的清晰定位,继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地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并在所处行业中努力上进,在为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2.2 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现阶段,较多中职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一方面,在职业生涯规则中,其对于自己的职业倾向定位不明,这使得在人生职业选择中具有一定盲目性,影响了自己的职场发展;另一方面,面对着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部分学生缺乏勇气作出职业决抉择,造成了严重的就业困难问题。而在德育背景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使得学生对自身、对社会、对未来形成科学地认识,并以此为引领,正确、积极、健康的进行职业规划,有喜爱的确保了职业规划的科学性、提升了学生行动效率。譬如,在制约规划过程中,较多老师会通过一些经典案例来引导学生,就目前而言,中职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而部分中职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制约规划意识薄弱,导致后期就业困难。在教学中,教师会引入“鲁迅刻苦学习的故事”对学生事实激励,并通过书桌上“早”字和“鲁迅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的行为对比,引导学生学会约束自己,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并未职业规划的方向和内容付诸努力,确保自身职业目标的实现。
2.3 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时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教学,实现学生的有效引导。从这种教学引导过程来看,其能使得学生对职业形成良好认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确保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得以实现。譬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首先会引导学生认知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然后鼓励学生制定自身的就业方向,同时,针对具体的就业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老师会开展德育教育,如:学生选择职业需要什么技能和品质?学生自己具备哪些品质?在未来发展中应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等,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全面发展均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2.4 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已经将“重速度”的工作重心转向了“速度与质量并重”[2]。这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行业内部急需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性、复合型技术人才。中职院校在我国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落实德育教育,不仅能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能使得学生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在行业发展中,学生能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和行业前沿,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德育教育对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深刻影响,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体师生只有充分认识道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并实现德育教育与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