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思考

2020-11-24 15:48:40
读与写 2020年28期
关键词:家国史料时空

郭 晖

(四川省屏山县中学校 四川 屏山 645350)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由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了解到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教学的实际本质,寻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正确方法,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更为多元、更具有效性的历史课堂上了解自身的学习历程。

1.唯物史观的培养

唯物历史观也叫作唯物历史主义,它包括了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在教学学生时高中历史教师也应由唯物史观的培养发展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1]。

例如在教学《春秋战国时期》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寻找课堂上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分析经济发展对于经济结构变化的相关影响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正是因为经济的不断变革才让分封制和井田制逐渐地被废弃,全国上下更为注重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国家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状况。通过这样的方案引导,教师能够利用历史教学加强学生对于历史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对特定历史事件产生认知,使学生真正做到有效思考。培养自身的唯物史观,完成核心素养的提高。

2.规范应用史料

历史教学离不开对于史料的规范应用,规范史料可以在引出历史事件的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当时的世界[2]。

例如在教学《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程时,为帮助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就首先为学生展示了如下两份史料。第一份史料是关于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该史料展示出了圈地运动对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其推动工业发展的相关过程。另一份史料则是通过蒸汽火车的通车,表明“蒸汽时代”的来临。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灵活使用这两份材料实现了历史教学的补充说明,学生能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事件,教师也借此方式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这样一种核心素养。

3.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能够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客观依据,帮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件。

例如在教学《启蒙运动》这一课程时,班上一些学生就提出了17世纪中国同样和18世纪西方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为何两者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这样的问题。针对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提出的这样一道问题,教师并不需要立马做出解答,而是要求学生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去制作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异同点表格。学生在自主制作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时理解进行对比分析,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种方案帮助学生感悟历史。这样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自主对比过程中了解不同历史事件的真实意义。

4.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

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也必须帮助学生对历史学科内容产生更为深刻地了解。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框架中去识别历史发展轨迹,由此促使自我的时空意识完成发展。

例如在教学《解放战争》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应该在教学完基本内容之后随机在课堂上开展一个小型的辩论会。要求学生围绕中国近些年来的反侵略、反民主战争展开讨论,根据各类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过程进行论证。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会由鸦片战争联想到太平天国运动,在谈及到甲午中日战争时又联系到后期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师通过此种辩论会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结合时空长线构建出了一幅宏伟的历史框架,这对于学生的时空意识培养也是较为重要的。

5.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指学生对于国家认可的一种归属感、使命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潜移默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塑造学生更为完全的人格。

例如在教学“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一专题时,教师就应该通过近些年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课堂出发点。利用ppt展示自“两弹一星”到“中国航母升天”以来的历史变革,这些历史变革无不体现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学生在了解到这些科技成就时会激发出浓浓的历史自豪感,教师在讲解两弹一星故事时也可以着重帮助学生感悟科研工作者耗费心血、为国付出的那样一种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刻认知,而教师也以此方式让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了培养。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核心不仅仅在于单纯历史知识的了解,教师应摆脱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根据核心素养的相关界定注重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更为完善的人格,让学生具备家国情怀,构建属于自我的时空框架。而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注重历史解释、历史史料的应用,了解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聚焦出更为优秀的核心素养理念。

猜你喜欢
家国史料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镜中的时空穿梭
家国两相依
史料二则
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家国情怀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