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小燕,李科举,魏宁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225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高职院校在涵养和塑造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方面义不容辞。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展现形象、引导舆论、回应关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还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忽视人文关怀、文化模块缺失、关键时刻“失声失语”等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凸显出其应有的价值。
微信公众平台兼具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的优势,据掌上大学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929 所大学开通了约100937 个公众号,覆盖用约户35871740 人[2]。与其他类型微信公众平台相比,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与传播,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张正星辰在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3]。路娜等从运营策略、传播效果评估和话语宣传策略几个方面,构建了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4]。徐玉芳等对江苏省22 所高水平建设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分析,提出应从构建大宣传格局,打造新媒体矩阵,提升内容品质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5]。客观来讲,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比较单一,其阅读量、影响力、综合指数都无法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相提并论。本文认为,作为传播思想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应发挥好“喉舌”作用,更好地融入文化育人功能,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汇聚起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
微信公众平台具备传统大众媒体的传播功能,具有传播范围广泛、传播效率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6]。通过定向推送、交流互动等方式,海量碎片化知识重塑了校园信息系统,也对在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造成了较大冲击。作者梳理了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全国100 多所高职院校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发现主要内容包括校园形象及品牌传播,如学校各类排名、教师获得荣誉;相关学习干货分享;校园资讯发布;此外,还有各类校园投票或发放福利的活动等。综合看来,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作为最具有代表性、最权威的声音之一,微信公众平台有助于展现师生精神风貌,塑造良好的校园形象,促进招生等宣传工作的开展。以作者所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其包含了学校简介、发展沿革、师资力量、校园全景、院系专业、宣传视频、新闻中心等板块,此外,还有链接直接连接校园官网、微博、抖音等平台,内容比较完善,让人一目了然。总之,微信公众平台的首要功能就是强化正面宣传,为学校教育事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微信公众平台是高职院校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平台通过分析广大受众(主要是在校师生、毕业生、学生家长以及各类关心关注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人员)需求,精准推送大家喜闻乐见的图文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宣传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也可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引领时代文化风尚、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除了展现学校形象,传递主流价值观,微信公众平台还应成为服务联系全校师生的桥梁。经过观察,作者发现基本所有高职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都具备了“办事大厅”功能,既囊括为教师提供的教学、科研、管理方面信息服务,也包含为学生提供的缴费、报修、查询等方面生活服务,满足了广大师生日常工作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需求。此外,微信公众平台灵活的交互性,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定向交流方式,成为广大师生表达观点意见的新平台,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快速获取信息、了解动态、表达诉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在打造“智慧校园”,为师生提供各类便捷化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打造“文化校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要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拓宽文化建设范畴,必须赋予微信公众平台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文化内涵,努力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氛围,助力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优质内容是吸引受众的法宝,具有文化内涵的推送能为微信公众平台增色添香。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多为“90 后”“00 后”,他们接纳新鲜事物能力强,能够独立思考,更喜欢关注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话题。可以说,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越贴近“90 后”“00 后”学生的思维模式,越使用他们喜欢的网络话语,越贴近他们的文化特性,就越受到他们的欢迎。要实现发布内容与文化内涵的高质量统一融合,高职院校党委宣传部门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创作者要增强自身文化素养,立足受众文化需求,多创作原创内容。通过分析2020年7月中国青年报推出的全国职业院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发现,题材丰富、视角独特、充满文化内涵的文章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发布的《毕业季|有没有那么一道菜,让你想起我~》给食堂饭菜拍了一组大片,有情怀、有创意,总计阅读量43563,彰显了校园文化。比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青春杨职|你一票,我一票,“最美寝室”要出道》,号召学生为你心爱的寝室“打call”,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总计阅读量达14412。
随着网络的发展,高职院校也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构建新的宣传格局。不同于传统的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微信公众平台要在形式上创新性地融入文化因素,广泛传播正能量,使其能够直达受众心灵,直叩受众灵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师生的心理预期,掌握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和宣教话语形式,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交流互动,进行平等对话。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技术也让宣教方式实现了多样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图、文、音、影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途径。比如,可以通过开通固定栏目,推送优秀毕业生寄语,聆听校友心声,展现教学成果;通过征集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多元的兴趣爱好,定格唯美瞬间,展现美丽校园;邀请技能专家讲述心路历程,以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学习先进技能,培育工匠精神。
融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从受众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情感,努力打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体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体验学生的表达语境,考虑学生的切实需要,变“讲道理”为“讲故事”,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从而真正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满足感、获得感。以2020年9月15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发布的《同学啊,想你啦!我在牧院等你啊!》为例,这个题目语气表达十分亲切,轻松抓住了受众眼球,内容涵盖了返校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节假日安排、生活知识等,再配以诙谐轻松的图片,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表达了学校与学生“手牵手”“心连心”的情谊,充分展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理念。
微信公众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7],正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海量信息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使得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后疫情时代,面对西方国家的抹黑诋毁,以及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高职院校更应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守护好民族精神家园,形成微信公众平台和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
无论是传统的校园媒体,还是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其主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要把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为一个服务学生的主流媒体,必须进一步强化其内涵建设,增添更多文化元素,打造进一步塑造学生文化自信的品牌。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要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推出更多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内容。要在提升校园文化魅力、增强网络正向引导上下功夫,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微信公众平台,利用重大节日和重大时间节点,及时转发推送相关学习专题,传递文化理念和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夯实文化自信基础。
2017年,国家网信办规定,公众账号服务提供者要加强对发布内容的监测管理。微信公众平台的有效运营离不开各方努力,学校、政府以及腾讯后台都需要加强监管,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学校层面,党委宣传部门要主动传播优秀文化,立足学生需求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并严格审核把关发布内容的质量;具体操作人员也要提升文化素养,提高甄别对错的能力,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作活力,力争以生动的影像和文字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政府层面,要主动负起监管责任,强化监督,强化先进文化宣传力度,努力抵制西方不良文化入侵,用健康的、优秀的、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对冲网络空间负能量,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态。腾讯后台也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加强平台管理,优化产品性能,为优秀文化传播和学生涵养文化自信开启便捷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是学校宣传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主要受众是学生,策划、摄影、采编、排版、校对、审核等工作也主要由学生完成。一个优秀公众平台的运营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团队,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采编人员要提高捕捉新闻的敏锐性,拓宽视野,在对受众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各方面信息的整合,充分挖掘文化的力量,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此外,学校也要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支由专家学者、行政干部、优秀教师、辅导员和骨干学生组成的高素质宣传团队,掌握微信宣传规律方法和青年学生熟悉的“网言网语”[8],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写道:“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说明坚实的文化自信可以为民族发展提供坚强力量。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要在人生关键的“拔节孕穗期”扣好第一粒扣子,提升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各类新媒体、自媒体迅猛发展、层出不穷,让“万物互联”成为可能。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中的“佼佼者”,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日益改变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正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青睐。在上述背景下,本文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唯有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在保证网络空间清朗有序的前提下,主动融入更多文化元素,力争用先进文化凝聚人、激励人、塑造人,才能引导青年学生不断进取,奋发图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