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昆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 和田848000)
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运用“双重乐感”教学理论开展实践十分重要且必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以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基础,结合实际,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及双重乐感教学理论的实践提供创新思路。近几年来,“双重乐感”教学理论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领域的主要课题,这也要求相关教师对音乐文化进行明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音乐的文化内涵,实现多元音乐发展格局,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发展。
“双重乐感”,是由美国音乐学家曼特尔·胡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在《双重音乐能力的挑战》一文中,曼特尔·胡德对该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所谓双重乐感主要是指音乐学家对特定风格及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完全参与音乐体系,通过实践对文化音乐基础进行理解,之后再通过语言对其音乐进行描述。在20世纪末,音乐教育观念越来越多,“双重乐感”已经开始应用到了教学领域,以往双重乐感主要是在音乐研究中发挥作用,其主要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到了教育领域,“双重乐感”自成一派,成为一种教学理论。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关键。音乐教学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国历史悠久,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有着深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基础。如何在发展中有效利用资源,推动文化建设,是当前发展的重点。
双重乐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真正反映了少数民族和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并且该体系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作用,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文化体制和音乐体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双重乐感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弥补音乐教学统一性的不足,促进音乐教育各学科的教学发展,为我国音乐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双重乐感的实践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客观地认识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观念,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观和文化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其文化内涵,加强对民族历史文化和音乐文化的认识,学会用不同的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感,发现音乐的节奏特征和文化背景,从而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价值的实现。
在语音唱法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本民族常用的语音拼法。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比较容易,但在发音的掌握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发音不准、音域宽或窄等,影响了他们的歌唱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地区的音乐教学采用了不同的语音注释方法,注释的规则也比较宽泛、严格。广义的语音标注方法是从生理语音分析语音规律,而严格的语音标注方法是将语音产生的显著特征进行标注。在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忽视了学生对音乐发音的掌握。
音乐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但其教学过程存在不足。首先,声乐课堂上的学生主要学习本民族的歌曲,注重教学的原生态。学生不能将课堂上所学的声乐练习和修饰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声乐训练,这就导致了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陈旧,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其次,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没有特殊的学校,从事歌唱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承担着所有音乐学科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歌唱教学重视不够或对歌唱技能重视不够的现象。
在运用双重乐感教学理论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一切教学都应该以学生为基础,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传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式以机械式教学、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给学生布置了相关的任务之后,需要学生自己练习,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具体地说,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阶段,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双重乐感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双重乐感”的理论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开展教学工作,还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进行探究,因为高质量的教材是满足教师教学需求的基础与关键,教材必须要将双重乐感理论与地区文化进行融合。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对具备地域特色的音乐风格进行把握,为后续教与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体验音乐活动。正如前文所说,双重乐感主要是指音乐学家对特定风格及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完全参与音乐体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对文化音乐基础进行理解,之后再通过语言对其音乐进行描述。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学生不亲身体验音乐活动,就无法达成教学目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作为审美的主体与核心,亲身体验音乐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感知音乐的艺术美,而教师也需要发挥中介作用,逐渐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除此之外,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的身份也要发生转变,需逐渐从设计者转变成为与学生平等的体验者。教师需要联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中的音乐特征,通过演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在感知体验的具体阶段,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使文化变得更加形象,促进学生进步。
互助学习氛围是指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相互帮助,通过合作掌握知识。创设互助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们互相尊重,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信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具体配合来承担责任,不仅能够维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合作的环境中,个体能产生更加强烈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在群体中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发挥出比单独行动时更加明显的主动性。与独立学习相比,互助学习的氛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双重乐感教学理论的理解,在互动中不断深化。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运用双重乐感教学理论十分重要,而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既是重点,也是核心。近几年来,由于各高校都存在扩招的情况,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专业教师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在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下,高校及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必须要做好实践教学的工作,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高校应对实践教育基地进行建设,增加音乐实践的力度,为双重乐感教学的实践打下基础。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并加强技能训练,让学生能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音乐实践。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实习基地参加培训,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与能力,为学生日后更好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双重乐感”教学理论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领域的主要课题,这也要求相关教师对音乐文化进行明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音乐的文化内涵,实现多元音乐发展格局。在课程内容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改变,保证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对音乐技能的重视,不断提升其音乐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具备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