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琴
(湖北省仙桃市汉江小学 湖北 仙桃 433000)
思维导图基于一个中心角度展开若干个关节点,使得学生们的大脑能够将感觉、记忆的信息放在一个思考中心,并且每一个关节点都能呈现出中心主题。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总结经验的方面不太熟练,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语文的难度。教师在教学当中通过思维导图发散特点去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语文学习内容,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在提升智力水平上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教师如果对学生用脑加以科学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相连,扩大学生的神经网络,增强学生的脑力,帮助学生协调左右脑共同开展学习。
小学生正是好玩多动的年纪,在课堂上难以高度集中,只有利用具体的事物才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学生在小学的学习考试和分数目的性较强,教师还会布置许多书面作业,学生长期这样下去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语文课堂上,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时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教师在建立思维导图的知识系统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创造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学会整理与归纳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们智力的开发。
2.1 利用思维导图,明确课堂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可以采取让学生产生头脑风暴的想法,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整合并且发散思维,更加牢固的记住知识。例如:在学生学习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古今异义词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看到文言文词语之后能够在脑海中拓展。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当中,自己学会把握重点词语,进一步在自己的知识思维导图中进行整合,将词语与句子进行科学分类,之后结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利用思维导图框架对自己进行检测。
2.2 利用思维导图,学会阅读写作。学生们在作文课上会经常烦恼,在写作过程当中拼凑字数并且胡乱添加材料。教师可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的框架,让学生在写作时保持思路清晰。例如:在学生学习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的课堂上,会有部分学生没有直接切入主题,直接选择当下的家乡状况进行描写,先描写当下家乡的状况与家乡的美景,接着逐步深入的介绍,最后描写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什么发生变化。教师在文章中无法找到关键词,文章整体过于拖沓。长期下去,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会越来越糟。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直接给出学生提目,让学生在写作时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完整的陈述。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对二十年后家乡的想象,并且采用最精准的语言有条理的将二十年后的家乡状况完整描述出来。
2.3 利用思维导图找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伴随着我国教育的强力推进,小学语文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教师将新颖的教学模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抓住文章的根本意思与知识重难点。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运用思维导图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型知识,将知识按照层次进行归类整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填写知识框架的导学案。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任务,从课文当中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并且在文章中找到自己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文章中的事件填写到框架当中,根据框架复述故事的整个发生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课堂必须具有科学性与序列性,因此采用思维导图将语文的零散知识点进行整合是教师课堂的不二选择。优质且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教学理念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布鲁姆曾经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之后需要不停总结与反思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课堂的核心,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以此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使得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强化,从而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