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燕花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初中部 广东 惠州 516000)
传统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时期,所以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着重关注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以此更为有效的渗透核心素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完成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预期目标,从而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下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意义,二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但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还是非常重要,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有利于拓宽传统文化的宽带;语文作为一门纯文学性学科,大多都是文字性语言,而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提升学生的品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学传统文化教学可以很好的融入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其二,有利于促进道德教育的渗透;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改变,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摒弃掉很多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而培养全面型人才。
2.1 立足课本教学,拓展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在当前初中语文的课堂中,要切实有效的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并且可以将核心素养教育真正的融入进去,就需要老师立足课本教学,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以此为学生拓展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黄河颂》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指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所以在主体环节的教学中,老师就不必局限于课内内容,把一些相关的课外内容也可以融入,比如《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等,在课堂的最后让每个学生都谈谈自己对“黄河”的最新看法,借此激发学生的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2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乏味学习氛围出现,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学习动力,以此完成核心素养教育的渗透;通过这个过程,每个学生的都可以在情境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刺激学生的潜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春望》这一节内容时,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由于这首诗的教学重难点是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所以在课堂导入环境给学生播放杜甫生平经历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时代背景,然后引出相关的思考,将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渲染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3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在当前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最佳途径,因为这种模式符合当代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基于此老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多多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意识可以真正苏醒,从而真正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学意义。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在课后适时的举办诗歌朗诵或者成语接龙比赛,学校每学年也会开展诵国学经典比赛,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朗诵篇目,既可以是课内篇目,又可以是课外篇目,充分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带领学生认识更多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更多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且可以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将核心素养教育落实下去,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完成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