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金 辽东学院医学院
分子生物学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岗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甚至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供指标检测和技术支持。目前,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单基因病诊断及多基因病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伴随人民大众对生命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同时肿瘤等多基因慢性病发病率的日益增加,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基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对于这些疾病的临床精准靶向治疗的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1]。
高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培养目标中指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临床检验技师、输血技师、病理技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临床医学检验、输(采供)血、病理技术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为实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提升临床检验工作的岗位胜任力,结合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特点,以课程思政育人为根本任务,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核酸序列测定、质量控制管理等核心技能训练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健康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是学习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人体自身或外源性感染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进行检测分析,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等提供依据的一门课程。为贯彻落实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价值塑造的育人理念,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要求,将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从道德、人文等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等思政目标纳入分子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同时设置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如核酸的分离纯化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子杂交技术、核酸序列分析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核心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等逻辑性思维及创新性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检验的新技术及前沿发展方向。最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具备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实际工作能力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大批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需要承担沉重的核酸检测任务,但医学检验人义无反顾、甘于奉献,把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开学第一次课,我们以“新冠疫情防控,我们检验人贡献了什么?”为思政点,通过典型贡献案例介绍、检验人员工作视频演示、学生交流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检验工作人员面临着每一份有可能感染病毒的标本,他们作为离病毒最近的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挑重担,发扬了“救死扶伤,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冲在了抗击新冠病毒的第一线。在讲授如基因组与基因组学、肿瘤相关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及基因干扰、聚合酶链式反应及相关技术等相关章节时,结合断裂基因、逆转录病毒癌基因、端粒酶、RNA干扰技术的发现等获得诺贝尔奖的典型事件介绍,让学生懂得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需要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样,这些思政资源转化到实际工作当中,根据分子生物学检验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观念和严谨的工作态度[4]。
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核酸的分离纯化、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子杂交、核酸序列分析、基因重组等。由于新冠疫情的发生,全国各地大多数的市区医院及第三方检验机构均能够承担核酸检测任务,其中使用的核心技术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目前及将来的就业目标为导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反复对学生进行该项技术的训练。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视频和动画演示等系统讲授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步骤、反应体系组成、衍生的其他技术及临床应用。同时,将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放置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线上自主学习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训练,最终通过实验考核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的核心要素,能够有效保障检测分析过程及结果的真实可靠。由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特点是对于微量的DNA能够进行指数级别的扩增,很容易出现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向学生强化样本运输等检验前,核酸提取、仪器设备操作、结果分析等检测中,以及结果传输及解释等检验后的过程性管理思维,逐步建立学生的系统化质量控制管理理念[5]。
分子生物学检验是直接对接临床检验工作的一门学科,其应用技术的革新是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为基础的,而分子生物学在目前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分子生物学检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有效课程载体[6]。首先我们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设置的两个讲座《创新性思维的实施和总结》和《医学综述的写作和文献检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随后根据具体讲解每一项分子生物学检验核心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及前言发展,在考核环节安排了“综述性论文写作”考核内容,并设置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基因诊断的应用前景、乙型肝炎的分子生物学诊断、RNA干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基因芯片在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检验与亲子鉴定”等选题指南,学生根据指南自拟题目撰写综述性论文。同时制定论文写作要求,其中针对是否剽窃和抄袭提出了严格的规范,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杜绝诚信缺失。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微信群等沟通渠道完善学生的论文结构和内容,提升写作质量。
伴随人民大众对于生命健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等医学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培养模式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需要将课程思政育人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凝练课程的核心知识及技能,根据课程特点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途径,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等。分子生物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的重要工作岗位,其在疫病的预防、诊治和公共卫生防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新冠病毒的基因检测、肿瘤的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的广泛应用,这要求分子生物学检验的教学内容与临床检验工作任务对接、教学过程与临床检验工作场景对接,为学生达到临床执业标准奠定坚实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基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