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2020-11-24 20:18:59周海新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家庭社区

周海新

(广西科技大学,广 西 柳州 545006)

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后,体育的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作为构成体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都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但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主体体育锻炼需求上的变化,三者在各自体育服务方面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无法完全适应全民健身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因此,应充分利用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资源优势,坚持体育资源共享,打造体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1 “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依据

1.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

2016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要求各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执行和落实,其核心指导思想突出强调以健康体系保障人民健康生活水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该纲要颁布后,体育的创新改革在不断尝试和推进,且在“健康中国”战略推广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的体育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在全新的规划纲要中,还需要拓展和探索体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探索体育发展新方向。

1.2 终身体育观的提出

养成终身体育观是体育长远发展的主要方向。终身体育强调的核心就是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每一个时期,都需要去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将终身体育观全面渗透到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中,营造一个以体育为核心的成长空间,鼓励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从而实现自我的身心健康成长。

1.3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

2014 年,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的一项核心功能是协调好家庭、校园和社区的关系,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在紧密联系和协调优化中,营造和探索更广阔的育人空间与环境。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机制并未形成,想要实现横向拓展的目标相对困难。依据课程深化改革要求,体育的可拓展面应逐步延伸到家庭与社区环境下,通过三者融合,让育人氛围达到理想状态。

2 “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价值

2.1 推动教学结构优化,利于教育制度的完善

在初期的尝试和探索中,“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展现了其自身价值,推动了教学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升级。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推广,体育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和增强,尤其是学校体育,在新环境下实现了结构的优化,从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延伸到课外的社区体育活动和家庭体育活动,对身处体育教育环境中的学生而言,这种围绕体育教育的结构优化,使内部教育制度趋于完善,教育侧重点更清晰。学生作为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中坚力量,“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对其成长有重要意义。

2.2 促进全民健身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在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育环境的优化让更多的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健身,从各地区的广场、空地随处可见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众,锻炼氛围浓郁,群众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得到了全面改善。为进一步适应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满足群众的多元体育锻炼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发展备受关注,三者的融合能实现对体育资源的全面整合,在一体化的资源框架中能够培养参与者的终身体育意识。

2.3 达成三元合一,充分释放体育资源和功能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推进,充分挖掘体育资源和功能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从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角度出发,三者融合能够让体育资源的核心价值与功能得到释放。在家庭体育资源方面,家长对体育的认可和为学生提供的体育锻炼空间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学校体育作为学生科学体育锻炼的主要空间,学校体育资源的挖掘和价值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学校拥有的体育资源相对丰富,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直接;社会体育资源指的是一些公共体育的供给情况。三者的有效融合,能充分发挥体育资源蕴含的功能,让体育教学更有效。

3 “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3.1 多主体协作,各司其职

“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构建本身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各主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各司其职,让“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学校体育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社区体育要得到社区专项体育责任人的支持,家庭体育则需要得到家长委员会的支持,只有多方协同,才能打造完整的协同模式。另外,还需要协调好体育局的技术指导和所在辖区政府的管理。保证各个主体的协同,才能使“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构建有序推进。

3.2 打造一体化领导小组,明确功能

为了确保一体化发展模式价值的最大化,建立和打造一体化领导小组至关重要。多主体的协同发展、一体化小组的形成,都需要建立组织部、策划部、总务部和服务部。虽然不同部门的责任分工均不同,但都可以为一体化模式的价值展现提供支持。组织部主要是负责日常的一些体育活动和相关工作;策划部重点负责的是制订计划、宣传工作和策划重大活动等;总务部要做好场地设施的保护保养、器材设备的购置与租赁、资源管理与信息服务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服务部的工作主要是充分整合社会体育信息服务、举办辅导班及培训班、提供场地器材服务、体质监测与评价和聘请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一体化领导小组的形成,有助于推进一体化模式运行的各项工作,细节更具体、内容更明确。一体化领导小组是“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核心与“大脑”。当然,各项基础服务工作是否完善,都会直接影响该模式执行效果的好坏,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寻求体育一体化模式的优化方案,尝试让内容更全面,让体育资源的核心功能得到充分挖掘。

3.3 优化管理举措,协同创新

“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健康运营,需要优质的管理方案提供支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管理方向出发,旨在为体育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明确方案。(1)人力资源的管理层面,要协调好“家庭、学校、社区”相关人员的统筹安排,明确人员职责,保证体育一体化工作的有序推进。(2)在物力资源层面,学校环境的体育资源和家庭环境中的体育资源整合,能够为学生营造广阔的体育活动空间,物力资源的支撑,让体育一体化模式本身的资源更加充沛。体育资源上的开放与共享,让社会体育公共服务空间得到全面革新,带给广大群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知,体育锻炼效果更理想。(3)在财力资源层面,要形成统筹部门,做好对经费的统筹管理,确保各项基础性体育一体化实践的准备工作能得到支持。政府部门要严格管理流程,学校和社会体育资源要不断更新和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带给群众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对于“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而言,经费保障让各项基础性的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和推进。

3.4 强化人才培养,持续供给

人才的培养既是“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构建的基础,也是体育有序发展的基础条件。为此,要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提供支持。一方面,学校方面要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既要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投身到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中,参与各类的社会体育公共服务活动,也需要通过学校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从而为体育公共服务的环境优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社区可以定期举办科学体育健身讲座和宣传活动,在群众自我强化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让服务过程和服务内容更完善。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需要学校发挥作用、社区起到辅助效果和家庭体育的自我优化,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体育锻炼循环,发挥出各自的作用与价值。

4 结 语

“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构建,要有明确的流程和框架的支撑。三者融合作为体育长远发展的趋势,有其自身鲜明价值。要做到多责任主体的协调与沟通,各司其职,从而发挥合力。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让一体化发展和执行效果更理想。在管理细则优化和人才培养中,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效达成“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家庭社区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