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雅
小学语文直观性教学具有广泛的使用性,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有限,直观教学更能够符合小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需求,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随着当下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逐渐加深,语文教育教学的进程中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整合具有重要的要求和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下,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教学形式的限制,教师对学生的教学难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进程中采用直观教学的形式,整合语文教学中的因素和资料,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小学语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反复的重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多次模仿,进而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在僵化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很难进行自身的学习思考过程。并且语文学科是具有实践性和自主性的学科,离不开社会实践和应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内容的方向基本上局限在教材规定的内容中,不能够有效的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语文的日常使用效率较低,语文的交际能力和使用能力并没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展现。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英文的时间较短,为了保障知识传授的顺利性和稳定性,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中文的频率较大,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语言环境的营造和建设也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在语文教学进程中,教师一定程度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和轻松氛围。但是不能避免的是一部分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吸引学生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设备,却难以有效保障学生在使用教学设备的进程中能够展开丰富多样的联想和思考。
例如,在进行古诗文《静夜思》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反复朗读诗文,并且分别点名学生进行朗读,小学生对于古诗文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在还未明确诗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自身的背诵能力,但是其中仍旧存在很大一部分的问题和困惑,即便是能够流畅背诵古诗文,自身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也被教师极大限度的压榨,不能够展开自身的联想和想象,影响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和培养,难以达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效果。
语文教学实行的重要前提是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高度结合,能够在系统上建立完整的教学机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学习教学。首先,教师应当利用网络展开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整合多项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其次,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软件,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创建轻松愉快、富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建立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理念。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件展示,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素材积累,使用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形式,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欲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并且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发挥了大量的自身主观意识和能动性,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开展思考教育的重要契机。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和提升,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建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活动,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有效表达自身的思想主张和情感变化,展现自身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思考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学生应当秉承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进行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其次在学生的生活中应当强化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具有争议的时事热点进行分析和点评,学生针对事件能够发表自身的看法,经过学生的深化思考进行自身的情感表达,教师在此期间因势利导,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促进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小学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中,现阶段的学生对于雷锋这一人物的了解较少,教师在授课进程中提出“雷锋是谁?”这一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给予正确答案的人数较少,甚至一部分学生仅仅知道雷锋是一名中国的解放军战士,对于相关的事迹了解较少,这样的教学导入一度令课堂陷入尴尬的氛围,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够根据学生现阶段对知识内容的了解充分展开。与此同时,当下学生中的“一零后”学生较多,与以往的学生相比,这类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对事物的认识角度上也存在与以往不同的现象。例如,学生对于“做一个好人”的理解与当下社会现象也存在相应的适应性。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教学内容开展和教学目标设定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的形式与教师的既定情况有所差异,学生不能够有效理解教学内容中表达出的深刻内涵,教师也不能根据自身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开展自身的教育教学内容,影响了课程的完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