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达 白城毓才实验学校
由于现在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视,体育运动也越来越受重视,各校体育人才资源需求也在增加,院校招收体育特长生的名额逐年增加。高中作为体育人才的主要供给地之一,体育特长生也成为高中教育中的重点培养对象。然而,发展体育也要先挖掘兴趣,体育兴趣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需要配合体育生的心理,才能激发兴趣。由于体育生面临文化课学习与体育训练两个方面的压力,体育教师更应该注意学生心理和状态的变化。
体育特长生要同时兼顾文化课的学习和日常的体育训练,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负荷。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认可,体育生也不例外。在外界因素加上内在因素的影响下,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压力更是陡增。然而,不少高中学校并没有完备而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缺少对体育特长生的基本心理素质教育,没有对他们进行生活和心理上的适当疏导。
高中体育特长生专业的理论知识普遍偏差,在技术要领、技术流程等方面很难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然而日常体育训练的每个阶段、内容和步骤上都需要总体的规划和专业知识的支撑,教师若没有专业知识的储备是很难给学生引导的。规范训练流程性及提高学生及教师体育知识素养,对于体育生保持训练和兴趣的统一有积极作用。
高中制定的考核管理制度是针对文化课的,到目前并没有针对体育特长生实施的完整而有参考价值的考核制度。由于无法通过考核形成参考性的数据,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时也就无法根据学生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教师便很难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制定完善的训练激励机制,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没有积极性就很难产生兴趣。
我国现在是应试教育阶段,注重文化成绩。通常情况下,如果文化课成绩越高,升学的院校就会越好。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很多学生才开始接触体育,由于只是盲目听从父母、老师安排,并没有对体育产生热情,基础方面也较欠缺。所以培养训练兴趣可使体育生自觉接受体育训练,对体育产生兴趣,抓住文化课的同时,帮助体育特长生取得更理想的体育成绩,实现升学梦。
错误的训练方式会增加学生出错的机率,浪费学生日常训练时间,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训练兴趣的养成需要科学且严谨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正确且有序的训练计划。落实计划后,体育特长生能够在日常体育训练中不断累积信心,增强特长生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挑战自我的勇气。信心不断叠加之后,也可引起特长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愈发热爱体育。
体育特长生都有各自擅长的体育项目,体育动作的规范性、肢体的协调性等各方面比普通高中学生都更具有优势。在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中,体育特长生能带动其他同学更踊跃地参与校园体育锻炼。在体育课上,体育特长生还能配合教师展开一系列的体育教学,起到示范性作用,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落实。
通过各方信息了解学生的品行、兴趣、爱好等,再根据训练内容,建立学生的训练档案,及时更新训练情况。综合以上信息,分析学生的现状,优化训练内容,针对性地制定更贴切每个体育生的训练计划。并且要做到随时根据情况变更训练内容和方法,时刻保持学生持续训练的热情。再根据学生的训练节奏,设定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合理目标,建立一个激励机制,保证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制定良好的训练计划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一定要明确清晰地讲解每个项目的技术核心内容,并要求特长生牢牢掌握、谨记。
例如长跑运动,教师应该讲解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在开跑前热身运动必不可少,如韧带、脚掌拉伸,活动膝关节、脚踝、髋关节等,跑步后不可立刻停下。跑步中要保持正确的呼吸,即保持呼吸的节奏与跑步的节奏是相配合的,跑步中呼吸频率基本上是两步到三步一呼气,两步到三步一吸气,再根据跑到后面的疲劳程度、身体的压力程度,将呼吸重心移到呼气上。每一次测试训练后,及时记录学生成绩,观察学生运动后的状态,根据记录情况,总结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比如有的特长生耐力强,有的学生爆发力强等,思考采用什么方式能够做到保持优势的情况下改变或者缩小劣势。并且教师应该根据情况制表,建立个性化训练计划和奖励机制,从而增强学生在项目上的信心,达到目标预期。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方向性和积极性。体育教师应从班主任、家长、特长生自己那里了解特长生的人生态度、理想、奋斗目标等,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普通学生都会有一个潜能,体育又是一个挑战人类极限的领域。每一个体育特长生都是在不断挑战自我,探知自身的极限,在探知极限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师承担的角色就是作为旁观者,引导特长生爆发潜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训练到主动调整训练,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兴趣养成。
在最初接触体育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体育生都立马能确定特长项目,特长的确定需要通过一定的体能测试。经过不同项目的测定后,根据记录情况分析出长短项,基本上就可以观察出学生的擅长项,比如耐力很强的适合长跑、爆发力强的适合短跑、弹跳能力强的适合跳远或者调高等,教师要根据个人特点分开训练。挖掘潜能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比赛观察,用比赛促进训练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比赛中的体育特长生和日常训练中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同的,竞争意识会促使学生爆发潜能。通过比赛可以提高体育生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短期内看到自己训练的结果,从而产生更高的训练兴趣。不管失败与成功,学生都可以从比赛中获取经验,增强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面对失败也有更强的抗压力。对于体育特长的把握,也会随着比赛场次的不断增加而更加娴熟。
核心力量训练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概念,是现代体育训练中常用的方法。每个体育项目都会有对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核心力量训练都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身体素质训练。参加比赛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方式,然而能在比赛中获胜依靠的就是过硬的核心力量,获胜的次数越多激励越多。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显然格外紧要,不过单纯发展核心的稳定性与力量是不行的,而是应该发展神经和肌肉系统的协调能力。也就是通过不同程度的核心力量训练实现身体高于常人的身体协调性,为体育项目的训练做准备。
拿近年越来越受欢迎的短道速滑项目来说,核心力量训练目的是让大肌肉群完成滑行动作的同时能够有稳定的支点保障,更好地为全身传递力量。由于现在的训练条件有限,教师可以采取也只有传统的训练方式,比如陆地模仿训练和布带训练等模拟在冰上滑行的状态,不过可以辅助于平衡球和瑞士球的训练等来增强身体滑行感觉。短道速滑对于大腿的受力要求很高,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再比如羽毛球核心力量来自腰腹发力,所以要着重腰腹力量的训练。仰卧起坐以及各种器械的训练都可以加强腰腹力量,教师要同时辅以身体协调性的训练,保障身体的协调能及时配合核心力量的使用,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良好的训练环境包括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健康的心态、强化体育生纪律管理等。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发学生运动的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持轻松愉悦的同时,也要学生遵守一定的纪律,提高学生严格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良好环境的形成不仅需要教师主动去营造,也需要学生主动配合和遵守,让特长生能够全面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同时教师也应该维护环境的单纯干净,除学习外,减少其他事干扰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培养特长生的专注度。
高考临近时,几乎每个学校都会停课,目的就是让高考学生提高专注度,没有杂务干扰学习,为体育特长生营造良好氛围也是同样的道理。体育训练是很耗费体力的,高中体育特长生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文化课和体训需要特长生两手抓,学生很容易因为每日训练带来的疲劳而对训练产生厌倦,从而对体育丧失兴趣。教师可以带领特长生进行一些合理的放松,或者适当的调整训练计划,给特长生放松的时间和机会。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和学校商量,调整特长生课程安排,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进行文化课教学,定时定量地让体育特长生保持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运动量。经过一系列的调整,特长生有了放松的时间,训练效果也会因此陡然增加。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相对乏味,很多学生在训练途中就会选择放弃。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调动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积极性,制定完整的训练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引起特长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合理安排特长生的生活和学习,保证特长生可以将注意力专注在体育运动上,从而有效提升特长生的训练效果。培养高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兴趣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教师需要结合各方资源和信息,正确有效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