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24 17:41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双树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师应阅读教学语文

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双树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属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词汇量,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1]。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对此,教师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又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生活技能,谁的阅读能力强,谁就有可能更早获得有用的资讯。因此,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会阅读,学会有效阅读,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为其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学习的强者奠定基础。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阅读文字,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生活的良好教育,这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与理解文章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不高,互动不积极,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情绪,同时也会拉低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个别学生像旁观者一样单纯地执行教师的教学指令,缺乏课堂互动,不但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还会极大地削弱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大多数学生课堂不活跃,无法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2.教师教学问题。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和感染力。教师教学热情不高,缺乏师生互动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过于沉闷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3.教学效果问题。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果理想教学效果与现实教学效果出现偏差,那么学生的学习成果一定不够理想。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预设,尽可能想到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出现预设以外的情况要积极反映,尽量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4.评价缺失问题。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能考察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度,又能实现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目的,便于在评价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可以在每次阅读结束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受,全班同学讨论、评价,以此丰富评价方式。

三、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1.激发兴趣,传授方法。小学生普遍好奇心较强、活泼好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开展阅读教学。例如,在学习《祖国多么广大》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许多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明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此外,缺乏阅读方法,学生自然无法有效阅读,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过”,而要真正让学生“学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牢固掌握字、词、句、段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巩固这些知识。例如,《秦兵马俑》和《长城》这两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人文景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学会描写人文景观的方法,然后写一篇作文,描写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表达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去巩固描绘手法的相关知识。

2.养成习惯,长效阅读。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精神活动,它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证,且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反之,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时,教师应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主动查字典或者咨询家长和老师,从而有效消除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随时写读书笔记与摘要,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优美语句与感悟及时记录下来,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质的变化。

3.活学活用,扩展延伸。学好语文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将语言文字用好[3]。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多教导学生活学活用,引导学生多学知识,并积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作品,这些作品不论是语言文字还是布局谋篇,都值得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认真学习课内文章后,课外拓展该作者的其他作品,通过阅读多学多积累,巩固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当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多学、多看、多联系,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

4.营造氛围,给予鼓励。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朗读、表演等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以轻松的姿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另外,教师应注重赏识教育,给学生犯错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需保持平等的关系,由传统形式的一言堂转变成群英会,这就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等量的机会,鼓励学生发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备饱满的热情,亲切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文章,以主人公的角度来朗读文章,感受文字的变化,感悟情感的走线[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格外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增强他们的阅读信心,从而为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二是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出错是正常现象,因此教师需通过眼神、手势以及言语等方式,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理解学生不想出错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才会奋发前进,不抛弃、不放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心甘情愿地接受评价,减轻叛逆心理与自卑心理,积极表现自己。

5.利用网络,丰富阅读。如今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懂得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除了阅读期刊、书籍等一些纸质资源外,还可以正确使用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通过这些产品获取更多的阅读资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上的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应该选择积极向上的,能够陶冶情操和增长知识的内容,避免阅读不良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创建专门的班级群,让学生分享最近阅读的文章及感悟,这样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沟通共同进步,共同提升阅读的积累能力和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平台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及阅读情况,并且为学生推荐一些可供阅读的优秀读物,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具有正能量的读物,以此避免学生在筛选读物过程中走弯路,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6.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的词汇量以及阅读能力的高低等,将学生分组开展阅读教学。在实施分组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实力,并针对各个组别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5]。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个人能力开展词汇教学,以排除个别学生因为词汇量不足带来的阅读障碍。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课前预习、小组讨论以及课后复习等方法,排查自身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先预留出5~10分钟的时间供学生阅读,让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做上标记,询问同学以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总之,为了让小学语文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教师应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教师应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