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化之光照亮陇原每一所学校
——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助推教育现代化纪实

2020-11-24 17:50
甘肃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点全省信息化

○本刊记者 特约记者

“21世纪,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1998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描绘了这样的愿景。

计划的发布掀起了全国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潮。自那时起,从黄羊川职中建设全省第一所网络示范学校,到天水师范附小教师在全省第一个集资自建计算机教室,再到黑松驿学校开设乡镇信息网吧……二十年间,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深刻变革的内生力量,彻底改变了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轨迹,为西部落后地区教育现代化开启了新篇章。

抢抓机遇 强基固本 打好基础设施短板“歼灭战”

不论是“明天女教师”“国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还是“全面改薄项目”;不论是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还是电子白板发展到三通两平台……二十年间,带着对信息化的渴望,甘肃精心下好“先手棋”,紧抓每一次发展机遇,借助一系列国家信息化项目,走出了一条教育信息化优质高效发展之路。

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学点优先,民族地区优先,贫困地区优先!坚持实施这“三个优先”,持续送好贫困地区“雪中炭”,是我省一贯坚持的做法。

大力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帮助全省3142个教学点开齐开足了国家规定课程。大力实施“畅言智能语音教具助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推广”项目,采购5000套语音教具促进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大力开展“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项目,以“一校带多校”“中心校带教学点”模式,覆盖教学点近1000个。大力推进“九大精准工程”和平凉市先行先试为重点的示范区建设工作,依托县区职教中心建设精准扶贫通用培训平台,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精准扶贫订单培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个个信息化项目的上马与落实,一次次教育手段的更新与变革,这背后,是甘肃教育人多年来坚持不懈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探索。

据统计,从2014年到2018年,省教育厅集中利用20亿元“全面改薄”项目资金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拿出其中5亿元集中建设“班班通”,为8000余所中小学采购4万余套信息化设备、教学软件和数字资源;为1600多所学校接通互联网;为每所学校培训了至少1名“班班通”技术骨干、2名骨干教师。5年集中建设,让全省薄弱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全省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比例均大幅提升至80%左右。至此,利用五年时间,甘肃抢抓政策机遇,集中精力,强基固本,取得了基础设施短板歼灭战的全面胜利。

深刻认识强化担当 打通新时代教育“高速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行各业要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和使命担当,牢固树立和大力发扬“敢死拼命”的精神,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盯住关键处、薄弱点和节骨眼,扫清死角、补齐短板、坚决打赢”,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省份之一的甘肃省,省委省政府面临时代使命,态度鲜明!承载着2600万陇原儿女的期待,承载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甘肃省教育厅将教育信息化放在推进均衡与公平的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地位。

2019年4月,按照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我省启动学校联网攻坚行动,通过对中小学未联网学校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持续与电信、移动、联通等基础运营商深化战略合作,全力推进全省学校消除传输瓶颈。截至2019年9月,全省未联网中小学数下降到348所,未联网学校占全省中小学总数比例为2.86%,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7.14%,实现历史新高。

在提高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的同时,持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截至2019年9月,全省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96528间,92.83%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84.76%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这是2019年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以责任人身份提交的“厅长突破项目”。本着坚持科学理念、服务育人、优质引领、智慧教育、改革探索、统筹保障的六大原则,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工作,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接入互联网的目标,这是对教育部、对省委省政府、对全体甘肃人民的庄严承诺!

清零目标胜利在望,奋进之笔正将变为美好现实。通过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实施“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加快构建智慧教育云平台,探索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大力实施“网络扶贫扶智攻坚行动”等一系列措施,我省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延伸到每一所边远小学校、偏僻教学点。

以开放坦荡的胸怀,把教育发展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格局中,团结全社会各界力量,推广智能技术应用,赋能教育产业,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共同助力教育均衡和教育精准扶贫是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亮点。

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企业已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2019年7月,省教育厅与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签署了第二个五年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移动向甘南州捐赠了价值4859.3万元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为甘南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提供环境条件。据了解,2014~2018年,全省共计鼓励企业投资建设“班班通”近3万个,实现“光纤入校”近8000个。

创新模式 应用驱动 解好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题

教育信息化水平是教育现代化的度量衡,但先进的教育技术、优质的教学资源必须在各种教育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发挥效用。在教育信息化尚未与技术同步的阶段,信息化配备与实际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并不少见。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要转变过去“先配装备,再考虑如何把它们加入固有的教学模式”中的思维方式,让信息化教育技术真正融入并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并不容易。面对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和优质教育资源却无法充分利用的尴尬,教育信息化素养培训,成了一线教师的迫切之需。于是,一场以国培、省培为引领,以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口,以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为主体,以点带面、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大规模培训在基层教师渴望拥抱技术、拥抱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呼声中全面铺开。此外,配合“特岗支教”“教师支教”“学生支教”的“输血三式”,以“3+3”配套“互联网+”概念的“造血三式”,“造血”与“输血”并重,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累计29万人次教师从中受益,革命性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014年以来,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甘肃省教育厅启动了以“甘肃教师学苑”“陇原优秀教师群英馆”为主要内容的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多管齐下,围绕深化应用、融合创新、提高效能,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继续教育环境和信息化培训体系,充分彰显了教育信息化对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

作为国培、省培的有效补充,“甘肃教师学苑”充分发挥这一全省最大、最活跃的教师培训平台优势,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近年来累计培训教师多达30余万名,基本实现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全覆盖。

2017年,省教育厅启动的“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示范项目”,将省级示范高中的优质课程辐射到庆阳市、临夏州和甘南州的部分高中,率先开展了远程同步教学试点。2018年,800间远程同步教室在全省建成,以兰州实验小学为代表的众多优质学校的多媒体录播教室里,一堂堂精彩的音乐、美术课堂被同步输送到贫困地区教学点,试点辐射面从两州一市扩大到23个深度贫困县。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覆盖到全省所有边远农村教学点。

为了进一步形成让优质教育资源打破时空,让贫困地区学生全面互通共享的格局。甘肃省又率先在全国探索“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的新模式,由政府搭台,将师范类高校与薄弱学校的需求双向对接,引入高校教育硕士、优秀师范生,以互联网为支撑,以专题课堂为纽带,采用实地支教与网络支教相融合的混合支教新模式,解决农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开不出课、开不好课”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9年9月,全省“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已覆盖25个中心校,辐射带动95个教学点,涉及5个市州9个县区31个乡镇90个行政村。8所师范院校共选派了60名指导教师和122名优秀师范生,开设美术、体育、音乐、英语、教育技术、学前教育、科普、思想政治等8个科目,已授课1000余学时,支教班级288个,上课学生总数达到26132人次。

一条条光缆、一套套终端,一间间录播教室,让知识插上翅膀穿山越岭,推倒了学校围墙,“全面同步”“异地同堂”让民族边远地区中小学生从“有学上”“有书读”到“上好学”“读好书”的美好期望真切地实现了。从大山深处到城里,一切都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与时俱进 开放互联 构建全新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2019年,随着全省教育精准扶贫和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控辍保学”工作的开展,在教育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甘肃省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有力武器。来自一线班级的真实数据,实时监测重点地区学生出勤情况、老师点名情况、学校整体考勤,对症下药,因地制宜、确保消除大班额,让控辍保学不留死角。

这是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助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于2018年10月启动建设的“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采用“平台+数据+服务”的设计理念,以“互联网+教育”思维,以“全学段应用、全场景教学、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服务”为目标,以智能化、普惠化、个性化的教育大数据服务为导向,全面构建开放互联的甘肃省智慧教育生态体系。

通过“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及“统一用户管理平台”的建设,将逐步打破省内各级各类教育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壁垒,消灭信息孤岛,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的聚合,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从而开辟了新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新模式。

据了解,目前,甘肃智慧教育云平台共包括“1云+1平台+4中心+1空间”。一期工程整合管理信息系统20个,分析数据成果110多项,提供教育资源1000多万条,集成各类教育教学应用100多个,制定标准规范14个,基于教育CA大规模应用的统一用户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全省400多万名学生、40多万名教师、2.3万所学校数据的高效管理和4个国家系统和8个省级系统的无缝接入。

2019年7月15日,成功入选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好分数阅卷与分析平台就是典型代表。这一应用支持先阅后扫和网络阅卷多种形式,通过日常考试测评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诊断与教学评价,自动生成多维度分析报告。辅助教师利用数据发现教学中的“关键”,开展教学研究与质量提升,也帮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学情状况与变化趋势,有效练习、减负增效。

从网络教研起步,向智慧课堂小助手、敏特数学、清睿口语、Nobook虚拟实验、优教通、轻智课、STEAM创客,优课备授课、数字书法、梦想教室延伸……

数年间,纷至沓来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把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分享到每一间教室,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不断推进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着教育治理新模式,教育信息化正在点亮无数智慧的心灯!

理念引领全面覆盖 积极主动拥抱教育信息化2.0时代

忆往昔岁月峥嵘,看前路风光旖旎。

伴随着我省教育信息化取得全方位、开创性、超预期的发展成效,全省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教育更加公平、更加均衡、更加普及、更加优质,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强教育、办优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明晰在我们眼前!

一个惊喜催生一种尝试,一次交流开阔一个眼界,一轮学习提升一层素养,一个实践催生一种创新……于无声处,甘肃教育信息化进入了2.0时代。

随着5G技术和云视讯技术的到来,2018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这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让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未来可期的重要决策。

作为新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南国农先生率先在陇原大地上树立起“电化教育”的旗帜。早在2002年,我省就设立专项经费,成立领导小组、建成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网。2003年我省首批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早在“十五规划”时期,甘肃省已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明确列入教育发展规划。

先知先觉,早谋划,早发展,这是甘肃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得来的宝贵经验。在历史新起点上,面对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任务,甘肃又一次精准把握时代发展方向,站在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坚定不移地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当前教育头号工程重点推进。

技术变革日新月异,教育变革则需久久为功。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路径,需要推出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

为此,甘肃省多措并举,推动教育信息化再上台阶。通过统筹教育、工信、发改、网信等政府部门,吸纳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强化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实现多元投入,为教育信息化2.0建设奠定资金基础;遵循客观规律,大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展现教育信息化2.0的应有之义。

从过去将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到现在更强调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教育信息化即将要构建的知识图谱,成为既包括填充学生头脑,也包括点燃学生智慧的一支火把。这是要实现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满,而是将一团火点燃的深层次转变。

要实现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就要实现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就要不断开发和提供更具智能、更具个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人人有空间”;就要打通现有平台的壁垒构建互联互通的共享平台,实现真正的“大资源服务”。

攻坚克难,任重道远。信息化正在助力甘肃教育均衡走上内涵化、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砥砺前行,未来可期。站在成绩之上再创造佳绩,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让信息化之光照亮陇原每一所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点全省信息化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