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莹
逻辑思维直接影响着人们看待事物和处理事情的能力,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结合概念和判断等方式开展的思考活动,是有条理的,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数学作为逻辑性比较强的科目,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活跃性,同时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要重视在小学阶段中,发挥学科的作用,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参与。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的东西求知欲比较旺盛,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师正式引出课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或者以小故事开展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充分带着活跃的思维进入课堂的学习中,集中注意力,进入新课的学习。
首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不能够一味地去讲解知识点,机械化教学,这样的学习容易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被动感,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被动的学习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教师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教学整除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游戏,促进学生的踊跃参与:同学们,现在只要你们现在随便说出一个数,我都能非常快速地回答这个数到底能不能被3整除。很多学生表示不信,于是争前恐后随便编数,教师说的又快又对。通过多次这样的实验后,发现教师真的可以很快正确回答问题。此时,很多学生一定会非常好奇,教师怎么做到的,于是教师趁热打铁,把学生引入课堂的学习。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发散性都比较强,所以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思维活跃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在思考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挖掘,然后再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逻辑分析方法,指导学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比如演绎法、概括法等,充分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问题中熟悉各种逻辑思维方法的使用,体会到逻辑思维对于数学问题的关键性作用,提高对逻辑思维的认识。
比如在加深学生对数字7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拿出多个葡萄和杏子,提出:现在需要7个水果,那么这两种水果要怎样搭配才能使水果总数为7呢?学生积极思考和发散,从而总结出了几个不同的方案:1个葡萄和6个杏子;2个葡萄和5个杏子;3个葡萄和4个杏子;4个葡萄和3个杏子;5个葡萄和2个杏子;6个葡萄和1个杏子。采用这样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来对问题进行分析,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自觉能力比较差,机械化的教学不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所以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活跃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展开各项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堂小游戏或者竞赛活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其次,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低,为了保证学生高效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为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演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和探究,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为了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比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在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时,可以结合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充分通过这类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导能力,从而树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为学生讲授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数学解题技巧和方式,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逻辑思维能力是现如今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优势,利用课堂内容,积极渗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开展多样化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