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题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2020-11-24 17:26赵兰兰
小学生 2020年1期
关键词:同伴群体心理

⦿赵兰兰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龄阶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都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①本文侧重于谈小学问题学生的发展对自身、群体和整个班级有很大影响。不但导致学生自身学业成绩差,而且其行为不利于个体的成长。另外,给其他同龄学生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使得班级整体氛围没有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对个体自身的负面影响

问题学生的发展对自身有很大影响。一是造成学业成就低。在笔者调查中发现,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认为学习无用,上课不听讲、说话、睡觉、自娱自乐。二是造成人际交往紧张。人际关系包括师生的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班级中的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是很好,许多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认为自己就是老师认定的坏学生。问题学生群体中,经常或偶尔受到老师的训斥。由此可见,大部分问题学生受到老师训斥,说明问题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较差。

另外,问题学生与同伴的关系也较差。由于问题学生的一些行为危害到其他学生的利益,致使问题学生与同伴关系较弱,很多学生不愿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调查发现,问题学生中在班级中有很少甚至没有好朋友。由此看来,在学校中,同伴关系的缺失,会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造成了他们的孤独感,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厌恶学校。因此问题学生的交友范围缩小,在选择同伴交往时,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有相同处境的学生,他们抱着同病相怜的心理慢慢地来往、交流,反复强化自己的行为,逐步形成“亚文化群体”。

三是造成班级座位被边缘化。许多教师在安排班级学生座位上带有偏见。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班级中的问题学生大部分是安排在班级的后排角落,极少数的被安排在讲台旁,便于老师控制,大都是独立成排,没有同桌。座位的边缘化致使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的主动性明显减弱,因为教师的目光是游离于他们,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夹缝中生存”,继续强化自己不良行为的发展。

四是造成学生心理自卑。人际交往的紧张,同伴的缺乏加之学业成就低、教师的忽视等,致使问题学生的心理自卑。笔者对部分问题学生访谈发现:他们的心理负担过重,遇到事情容易紧张、过于焦虑,致使记忆力下降、思维受阻,造成学业成绩下滑并形成恶性循环。除此之外,问题学生的心理防范意识强,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的异样目光、听到别人的小声议论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揣测、猜想。但同时又很想和同学一起交谈,但又害怕被别人拒绝,慢慢的很容易生产心理焦虑。再遭受些意外刺激,如教师、同学的一些不经意话语会让敏感的心灵彻底击碎。

二、对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

问题学生不仅对自身有一定的影响,对其他方面也产生这负面影响。一是学生学习资源的流失。埃默认为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教师的消极情绪,给教师带来负面的影响。如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从而影响班级其他学生掌握知识。如在笔者观察中发现:某班问题学生上课发出动物叫声,并且声音越来越大,致使其他学生听不进去课,教师对他批评,依然我行我素,扰乱课堂秩序,致使教学暂停。这种做法虽然能将学生出现的行为加以制止,但却是牺牲正常教学计划为代价,使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资源流失。二是容易形成消极示范及消极非正式群体形成。问题学生产生的不良行为致使班级同学之间相互感染。感染是群体性的模仿,从而形成对某种行为的认同。如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课堂上有个别学生调皮捣蛋时,班级中的其他同学最初只是旁观者、观众,他们会对某些行动感到好奇,有几分兴趣。如果该生的调皮捣蛋行为继续,有的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并开始模仿其行为。这时又转过来加强了原来学生的情绪与捣蛋行为,形成相互感染中的“循环效应”,继而问题学生行为的持续存在会导致部分学生直接投入到问题学生的行为中,产生自我认同,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个群体,即我们所说的形成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是不被学校批准,与学校规章相违背形成的群体。问题学生作为班级中的消极群体,其不良行为影响着其他学生行为的发展。有些问题学生品质恶劣,他们习惯在班级中掌权,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势,他们成立小团伙,让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加入他们的大集体,行为上要求具有一致性,成员之间相互满足心理需要,慢慢的形成班级中的不良正式群体,从而导致教师管理难度增加,任务加重,影响教师教学。三是影响班级学习气氛。一个班的问题学生若是过多,该班的纪律相对较差,班级同学的凝聚力涣散,缺乏团结协作的能力,致使班级同学学习积极性差。“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是因为问题学生呈现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或多或少对周围同学的学习有很大影响。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自制力较低,当看到周围同学不学习时,自己也会跟随他们的步伐,慢慢的班级中形成一种风气,对学习不积极向上,学习成绩普遍降低,行为举止异样,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长期这种不良风气的传播对班级的文化建设、校风建设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继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

由此看来,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对其他学生的行为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这里所指的“示范”主要是一些不符合学校规章的示范行为,对学生的发展有弊无利的行为,应加以制止。如果小学问题学生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矫正,不但影响自己的发展,而且会对人际关系如与同伴关系、与老师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应提出策略干预问题学生的形成,提高问题学生对不良行为的认知能力,提高问题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第一监护人,也是与学生接触和交流最多的群体,要时刻留意和关注班级里的问题学生,与其本人、周围同学朋友和家长及时沟通,使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注 释】

①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猜你喜欢
同伴群体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心理小测试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心理感受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寻找失散的同伴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