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祝藏族自治县城关小学
大班额为教师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师生交流起来也更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见逐渐减少,教师也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些教师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忽视学困生以及中等生,导致学生呈现出两级分化的状态。为了改变上述大班额教学的低效现状,教师必须找到一种合适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够发展学生思维的高效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逐渐提升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意味着教师要及时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特别是在大班额教学条件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灵活地进行角色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常常搞一言堂,他们认为小学生年纪小,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因而放不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让小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很好给他们自由思考的时间。这使得小学生害怕数学老师,学习也很被动。在大班额条件下,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扮演多重角色,首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所有学生都能平等的交流,和他们一同探索知识的奥秘,体会学习的乐趣。其次,做释疑者,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教师在不同角色之间灵活地转换,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裨益。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育和因材施教。大班额教学条件下,教师的精力可能会不够用,但是也不能因此对学生区别对待,不能只关注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或者综合排名靠前的学生,而应该一视同仁,平等视之。在对待学困生的态度上,还应该多花些精力,帮助他们摆脱学困生的“称号”,关注其最近发展区,实现个体应有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培优补差的方式,让所有学生的能力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每位学生在进入课堂前都不是空着脑袋的,只是其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同,因此,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能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自信心,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比如,提到平行四边形,有学生能够直接在大脑中就能构建出其模型,但有的小学生可能还需要在纸上动手画一下才能构建出平行四边形模型。面对这两类学生,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不要操之过急,要根据他们的心理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讲解,经过不断的训练,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从而渗透建模思想。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如果不能准确地估计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就不能实现有效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自主学习方式,为了提升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即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其形成优势互补。这是大班额条件下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比如,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选择其中一个小组中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复述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内容。然后让另一个小组汇报对本节课知识的预习情况。其他小组成员根据汇报内容对其中的疑难问题展开合作探究,这样既能检测中下等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通过“优带差”的机制形成优势互补,提升所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课堂学习效益。大班额条件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任务或问题必须是难度适中,符合其认知特点及最近发展区的。这样才能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结果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这样才更值得研究。还可以选择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题,让学生探究等等。对于一些个人无法顺利完成的任务,还可以使其自由寻求其他同伴的帮忙,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大班额条件下,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到一视同仁。并充分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显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