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勤县北街小学
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民间美术资源是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基于民间美术资源,能够了解到劳动人民如何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美好生活。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将民间美术资源科学开发并利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以切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进行开发利用民间美术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将民间美术作品为载体,带领学生共同欣赏,引导学生发现美,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趣,锻炼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就传统美术作品鉴赏方式来看,由于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脱离,并非学生欣赏能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此种情况下美术作品鉴赏课程的有效性不足,无法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而将民间美术资源科学化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进而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对“陶泥的世界”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将陶泥作品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博物馆展品图片。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对比鉴赏,引导学生从材质、图案等方面来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差异。此种方式下,有助于锻炼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能够为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对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授,要落实德育与美育,这是新时期下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化。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找准德育的奇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于民间美术艺术的感悟,强化美术学习体验,进而逐步提升艺术感悟能力。比如,在对中国画与油画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二者的发展历程讲述给学生,并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将不同画种的代表作品展示出发,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中国画和油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选取某一经典的民间美术作品,将其发展历史介绍给学生,在无形中强化学生对于艺术的感悟。为确保学生对中国画和油画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还要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画与油画之间的不同,便于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文化属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同类型民间美术资源引入美术课堂,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的价值,缩小艺术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艺术形成独有的认知,并缩小与美术艺术之间的距离,深刻感知其内涵与思想。
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喜欢参与其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并发挥其主体作用。可通过多样化美术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参与到民间艺术创作活动中,让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在感悟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美术素养,在传承民间美术文化的同时,提高美术学习效率。比如,在“彩色玻璃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学生个性特征出发,将剪纸工艺的制作方法及艺术特色讲解给学生,并准备好相关材料,带领学生基于创作理念出发来进行剪纸、对窗花进行设计制作,以装饰彩色玻璃窗;还可组织学生之间开展科学评价,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参与民间艺术创作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美术教学成效也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小学生在美术艺术修养提升方面也存在强烈诉求。而通过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新的方式,令其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有机整合民间美术资源与美术教学资源,能够在拓宽学生美术视野的同时,提升艺术修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