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2020-11-24 16:46:29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中心学校
甘肃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记忆教材思维

○ 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中心学校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取得学业、事业成功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集中的情况,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是设疑激趣。从导语入手,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二是情境引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视频、课件、微课等资源,通过播放课文配乐、朗读视频或图片展示,强化视觉、听觉刺激,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三是多读生趣。如,在《和氏献璧》一课教学中,可采用“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导语环节拨动情思,在范读环节诱发情思,在朗读环节激发情思,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把握人物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夯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

二、注重方法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性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作为语文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教给学生“点石成金”之术,强化其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一是引导学生活用教材。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对教材的使用仅限于抄写生字、读课文。教师要树立教材运用意识,引导学生立足教材自主探究,正确使用教材,把教材当成训练思维能力的工具,不能从一开始就从教辅资料上找答案、走捷径,堵塞自身思考的通道。二是引导学生学思践悟,培养他们边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抓点带面,从句子中寻找关键词,在段落中寻找中心意思,在篇章阅读中思考文章主题,按这三步走的程序做好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记忆,通过记忆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积累知识。识记的方法有很多,如,读、背、理解、结合生活实践记忆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记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实际选用适宜的记忆方法,使其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三、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一是更新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自学的空间,一些简单的知识可由学生当小老师讲,教师适时指导,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训练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重视预习,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从生字中找出易错难记的字,批注理解有难度的句子、段落,借助教辅读物、网络对主题进行探索,达到预习的目的。三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情、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办法,设置有梯度的学习问题。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以生字词为主,对高年级学生,则从字词、句子等方面着手进行训练,确保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能力的前提下,主动探索,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搭建多元平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一是高效设疑是基础。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要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提出的问题要结合教学的重难点,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学生因情境的刺激,学习热情会被激发出来,产生学习兴趣,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二是学法指导是关键。教师应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方法,借助丰富的活动载体促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突破课堂上学生自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结合对联知识教学,安排学生搜集春联、新居联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安排学生在课外开展“啄木鸟在行动”实践活动,找出广告、招牌、告示、标语中的错别字……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变。三是学习习惯是核心。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表象到建立概念,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概括,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记忆教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记忆中的他们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