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双树中心小学
小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小学生未来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生成长路径的规划,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就以农村为例,探讨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农村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需要针对各个学科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课程,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融合。但是,从根本上讲,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要有计划性,即在各学科备课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恰当整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另外,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自然而然地体现到教材解读与教学活动上来。
例如,笔者在实施心理教育时,就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个学科的整合与推进,从而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面,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针对《自信》一课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案,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和策略,加强对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方面的心理教育,通过运用多元化方式,为学生讲述有关自信方面的故事和经典语录,并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心理,更好地参与到学科教学当中,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基础知识,达到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仅需要提高心理教师的专项技能,还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法,效率及水平,比如在学校的各个区角内设置“心灵之约”的信箱,鼓励学生将心理疑问写出来,让专业教师及时回复,并做好保密工作。通过注重访谈的方式方法与技巧,建设性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科学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例如,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和引导,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水平。其次,摒弃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以及所承担的压力。最后,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排除学生心理的压力和隐患,从而促进农村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水平。
除了课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方式,能够发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学生的心理咨询,以及教师的针对性辅导,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及水平,进一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例如,为了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当在校内科学严谨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课程或活动,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心理咨询和辅导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和思想出发,注重学生的实际感受和想法,与学生共同进行相关心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构建师生互动模式和平台,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对抗情绪和心理,并且更好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在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设心理健康的环境,营造和谐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自主消除逆反心理和负面情绪,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小学教育方面逐步转变教学策略与方案,重点针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进行培育和教育,旨在促进农村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此,笔者就针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农村小学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