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琼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 西藏 日喀则 857000)
高中的学生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的理解不够。一般来说,学生没有独立主动阅读文字的好习惯,他们总喜欢在阅读完文字后马上做题。上课时,学生们总是被动听老师对各种试题解释的解决方法,甚至把阅读和解决问题等同起来。藏语文阅读不只是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长时间不阅读就直接做练习的话,学生的思考能力会下降。其次是,培养语感是深入理解阅读的根本途径。如果学生没有语感,就很难对这段文字做出分析和理解。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语感时,就不能做到深刻地理解文章脉络。
文章的段落和整体文章常常会隐藏着作者复杂而多变的情感。同样的文章,不同的读者的意见也总是不一样的。在藏语文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只能从文本中特定情节进行分类,获得的启发也是单一的。例如,阅读高中藏语教科书《品质》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只能看到“格斯拉”的悲剧性命运,但无法知道“格斯拉”的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也无法看到“格斯拉”的闪光点也不充分。
深层次的阅读应该是学生在阅读时与作者之间的对话。首先,它必须是一种主动的行动方式。如果学生不能够自主性地阅读,而是受到教师的强制的讲解说明,教师的过度指导最终只会使学生无法做到深刻地解释文字内容。其次是学生们没有整体的结构,只是在文本中看到一些生词的意义。学生们解释课文的时候,经常看到的只是课文的肤浅意义。逻辑思维的全面不足影响着学生的整体认识。学生们需要有“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思维能力。学生问题认识不足时,不能对文本中的特定段落或特定词语进行思考与质疑。没有敢于质疑能力的学生只会根据老师的解读被动地去理解文章,看到答案后记住答案。学生们不能对文字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理解,理解的含义往往也是肤浅的。
提升学生的提问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结合文本来形成一系列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自我反省和深层解析的过程。以《宝玉挨打》这个片段为例,讲讲如何培养学生提问思维,并开始在阅读中深入的解析。他们可能问:“为什么贾宝玉会被人打?”为什么贾宝玉不想看到贾雨村?贾宝玉被打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什么?当贾宝玉被打的时候王夫人为什么要说起贾珠?王夫人的人物特点是什么她在贾府的地位是怎么样的?“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问题从以下几个角度归纳整理出来。(1)分析人物形象特征。(2)对情节进行分段理解。(3)讨论为什么贾宝玉被打。(4)从贾宝玉被打过程中对每个角色的性格进行分析。(5)探索小说的主题。教师可以在这5角度,把学生问题进行分类汇总。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文本的深层意义从而做到真正的阅读。当老师引导学生提问时,使得学生从浅显到更深的层面,从一个角色到多个角色,从事件的起因到结果这些过程中逐步带领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学生要想学生对文字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就必须将多个文本进行比较理解。可以对比不同作品或不同时代的同一个人的作品。例如,将欧阳修被贬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这两则课文进行对比。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中学所学的《醉翁亭记》为基础,逐渐理解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新课文《丰乐亭记》。在课堂上可以准备一个小互动:一个学生在两篇文章中寻找相似的句子。一位学生大声朗读来感受这两段文字的相似性。同学们一起做出总结。再从“景色”、“情感”、“意境”将种角度的相似性逐渐进行比较,再找出一些不同之处。另一位学生进行表演,有的同学认为《醉翁亭记》的风景更加生动,而《丰乐亭记》的风景正处于生长的过程中,所以文章中写着“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水雪”。一部分学生认为写作的侧重不同,《丰乐亭记》除了风景外作者还把重点放在了五代滁州的历史和宋代的和平繁荣的状况。另一位同学概括他们发现的不同之处,探讨两部作品种作者再语言描写上的不同之处。最后通过比较,共同得出结论,虽然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与民为乐”的思想感情,但是在两篇文章中欧阳修产生生成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与处境是不同的。《丰乐亭记》里的作者是一个官员,他的“乐”是希望通过勤勉的政务工作和良好的治理,与百姓实现同样的幸福。但是,《醉翁亭记》里欧阳修已和老百姓的生活互相交融,真正与百姓达到的“共乐”的境界。通过对比学习,学生更加能够深层解读文章内容,感悟也更加的独到。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深度阅读是学生阅读达到一种高度的体现,也是高中藏语文教师教学中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