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美玉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全旺中心小学 浙江 衢州 324000)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流行已久的思维训练工具,以立体直观的表达呈现有序清晰的信息,操作十分方便,对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运用到阅读中能帮助学生快速整合篇章技巧、梳理文本结构,通过以某个中心关键词为起点,向四周进行放射性思维活动,通过快速有效归纳阅读要点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整合性。运用到写作中主要从两方面帮助学生。一是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思路,确立文章框架,二是发散学生思维,通过思维导图,可以直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作文审题效率和写作能力,是学生在阅读积累量不够的前提下,也能达到基本的写作水平。
1.1 思维导图价值之阅读价值。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记忆之父”东尼·博赞首次提出“思维导图”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思维导图,因为图文并茂可以有效地展现出人大脑的思维与想法,其潜在的教学价值与意义也使得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充分探索、积极推崇。对于语文小学阅读教学而言,思维导图算是一种全新的学生语文思维训练工具,它将阅读中所传达的文章信息通过可视化的形式进行进一步表达,呈现出有序并且有效的信息,不仅操作十分方便,可以帮助小学生快速梳理文本,也可以使其明白文章的主要结构与关键所在,模拟大脑的神经系统,以文章中的中心关键词为出发点,并向四周辐射思维,有效归纳阅读要点,在提升学生阅读效率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整合性思维,是十分高效的思维训练工具。
1.2 思维导图价值之写作价值。对于写作而言,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选择写作的内容。很多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尚且不足,文化底蕴也不是很深厚,在进行写作时往往会出现积累量难以使他们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的现象,为此学生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形成发散性思维,使其对于文章的写作方向具有一定的把握,并且在这些方向中进行填充,最好挑选自己较为擅长的领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确定文章的结构框架,进而方便之后的资料查找以及内容填充,很多学生在写文章之前都有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的习惯,主要将自己的主要想法写下来,并且依据这一思维导图中所呈现的主要文章结构进行阅读或者是其他资料的查找,有了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章质量,进而一步步提升写作水平。
2.1 思维导图策略之阅读策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利用思维导图将所讲的文章内容与结构通过一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更加立体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很多学生对于长篇的文章难以做到准确把握,此时思维导图便是很好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以三年级下学期小学语文课文《赵州桥》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展示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第一段写赵州桥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第二段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第三段写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第四段写赵州桥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有雄伟、坚固、美观。由此通过简单的几个字或者几个词将文章的主要脉络、主要内容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提升阅读学习效率。
2.2 思维导图策略之写作策略。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思维能力尚且薄弱,往往无法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这一问题,就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例如本次写作的主题是我最__的人,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这样考虑首先确定题目比如我最尊敬的人,如果要写自己的老师则要先写老师是谁、老师有什么特点、老师有什么贡献、为什么尊敬老师,其中老师做了什么贡献主要包括老师爱岗敬业、爱护学生、认真教学等等,由此将思维一步步发散。而利用思维导图确定文章框架,并在这一框架中填充内容,主要体现在当学生遇到自己不太擅长的题目时则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例如写出一篇介绍自己家乡景色的说明文,先确定要写的主体,再确定主体的外部风貌、内部构造、文化价值,当确定了这些框架之后,便具有针对性的上网搜集资料,丰富文章内容,由此通过不断的积累提升写作水平。
思维导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为教师的语文教学带来更加高效的方式,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积极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对于小学生发散性与综合性的阅读思维与方式的培养、写作积累量与写作技巧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必将得到一步步的完善与发展,全面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