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

2020-11-24 14:16:28梁嘉敏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灌篮 2020年7期
关键词:院校素养职业

梁嘉敏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具有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作用,还可以帮助他们具备优秀的体育素养以及职业能力,进而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优秀的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可以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超高的工作水平,促使他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一、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内涵简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个行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要求显著提升。因此,国家开始了教育体制改革,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高职体育课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外,还要注重他们体育素养的培育。体育素养是国民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能力提升的根本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拓宽体育教学的渠道,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为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培育学生体育素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体育能力,还可以推动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依靠的便是职业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与时间之中积累经验从而获得。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只有他们掌握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才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压力。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大,想要在众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由此可见,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育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发展,进而为适应未来的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学生体育素养缺乏关注

首先,在组织机构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活动开展由于缺乏独立领导机构,导致体系不够健全,学生群体活动开展纵向缺乏组织实施的目标主线,横向鲜有院校各部门的统一协调,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缺乏具体的中长期规划和宏伟愿景。其二是体育知识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学生体育知识获取渠道相对较狭窄,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一知半解的交流抑或是非正规渠道网络媒体的传播,如抖音、快手等平台。在最后的体育意识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主要途径源至学生体育赛事,但是由于职业院校自身特点,缺乏相关的展示平台或参与门槛较高,导致学生参与受限,故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真正获得体验的机会。

(二)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逐渐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价值,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刻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教学经验的不足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等原因,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进。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没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对不同年龄、性别和专业的学生往往使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时间一长,学生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厌倦心理,久而久之,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对于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意识自然也会十分薄弱。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探讨

(一)立足体育素养,实施一体化培养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最直接方式,其育人目标在于学生体育素养培养。首先,体育教师应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以“健康第一,学生为主体”为宗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在教学大纲中突出对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具体框架,落实到教学计划当中的每一个教学单元。例如,针对不同体质水平培养情况,教师应具体落实到每一次体育课教学中的身体素质练习当中,体育意识培养从课堂常规的着装、出勤、纪律等方面进行强调等。其次,要打破传统的以运动竞技为主授课模式,充分考虑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系统性、规律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年级段,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划分,保证教学系统性;根据学生的认 知规律以及各项目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进化,贴合教学实际,呈现螺旋式进阶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摆脱“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演示——学生跟做”的传统的灌输模式,“学、练、赛”要多重结合,适当时,把课堂主导权也交给学生,比如足球课堂教学比赛中,学生自行组织与编排、执裁、教练员、队员分工。此外,教师应围绕树立体育大课程观,将课内与课外融合,真正实现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课内正确、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课外时积极、主动、经常有效地参与体育锻炼。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终身受益。

(二)完善体育教育制度,为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奠定思想基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制度,为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制度制定方面,要体现由上至下、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原则,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实践技能、点燃其竞赛激情、健全其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现阶段体育机制的完善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其一,优化组织结构。高职院校要建立专门的体育机构,负责群体活动的策划、组织与管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其体育素养提升。其二,优化管理制度。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可以开设多个体育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体育项目,并设相应的选修分数,激励更多的学生深入体育实践中。其三,注重运行机制建设。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也能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使体育运动意识根植在学生内心的土壤中,促进其多方面能力提升。

(三)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想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体育的人才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学生在未来职场中如果想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需要具备何种职业能力,并结合市场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此外,体育计行业的发展与我国的体育政策息息相关,院校和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国家体育政策或国际赛事的变化,并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删,避免学生的知识与社会脱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素养的培养是院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院校和教师应通过在校体育工作中的体质监测、体育竞赛与社团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对学生实施体育素养培养,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起到良好的延续与补充功能。首先,要确保体育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参与的意愿。其次,高职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应坚持多样化原则,以弥补体育课教学追求统一性与标准性的不足。最后,对国内外的体育行业进行关注,及时填补课本中所空缺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以及体育素养的培育。

猜你喜欢
院校素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