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性研究

2020-11-24 14:08高建国王莉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高建国,王莉莉

随着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转变,在全面发展人才的各种素质要求中,社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度日渐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将增强青少年体质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地推进青少年体育教育。学生时期的青少年体内新陈代谢非常活跃和旺盛,身心发育均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可塑性,充分利用好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发育和体质发展有深远影响。体育第二课堂作为体育第一课堂的补充,是体育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弥补体育正课教学中出现的内容多、课时少、难以消化等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我国学生肺活量水平普遍较低,体能素质近年来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数量快速上涨,尤其需要认识到体育第二课堂的重要性,重视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

1 体育第二课堂相关概念与特点

1.1 体育第二课堂的产生与形成

体育第二课堂,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主要被认为是课外活动。西方不少发达国家从十九世纪开始就已经开展了体育第二课堂教学,其目的主要在于对体育教学空间的拓展以及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外学校会通过各种形式来指导学生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学习。在我国,体育第二课堂的研究与开展相对较晚。第二课堂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朱九思的《高等学校管理》,书中对第二课堂的定义也是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为了拓展学生体育才能,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体育第二课堂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来说,认为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体育第二课堂的内容,除了包含既有体育教材内容,同时包含教材外的内容,对场所的要求没有太大局限性,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来说,体育第二课堂是一种对学生体育能力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地发展,对学生良好个性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态度养成的体育课堂教学以外的体育活动。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需要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相配合,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完善;体育第二课堂是课余体育活动的从属,需要在教师或相关人员指导下进行;体育第二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活动,需要对学生主体性地位加以突出,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加强培养,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2 体育第二课堂的特点

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第一课堂的补充,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极大地弥补了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体育第二课堂中的内容,不仅包括松散的游戏活动,还包括正规的运动竞赛,娱乐与竞技性并存;体育第二课堂具有十分广阔的活动空间,其活动的场所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可以在家庭街道也可以在大自然中。

体育第二课堂的教学和组织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是班级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可以是早操也可以是运动会等;对于体育第二课堂中的活动,学生具有主观地自选能动性,可以发自内心地展现自我,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体育第二课堂是国家规定的必须实施的体育教育活动,如早操、课间操,这些体育活动都具有法定活动的强迫性质,是学生必须参加的,以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除了这些活动形式外,体育第二课堂中的很多活动形式都属于自主性活动,具有较强的乐趣性,学生可以选择自愿参加。

2 体育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性

2.1 体育第二课堂对学生身体形态与机能的影响

身体形态,一般通过身高、体重及身体质量指数等指标来衡量,对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来说为其生物学基础。体育第二课堂作为国家命令规定的体育教育组成部分,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增强。通过体育第二课堂定期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学生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促进学生身体质量的提高,有效控制学生肥胖趋势,保证学生处于良好的身体形态范围内,进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机能水平所反映的主要指人体内重要内脏器官的整体功能与状态,其所包括的除机体的新陈代谢外,还包括人体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功能。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测试时,学生心肺功能一般通过肺活量指标来反映,且在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中,心肺功能也是最重要的指标。肺活量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呼吸肌力量的大小,而且能够反映出学生胸廓的活动范围,而这些与学生的体育活动锻炼等因素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显示,经过体育第二课堂中的体育活动锻炼,男生平均肺活量体重质量可以上升16ml/kg左右,女生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则可以上升5ml/kg作用。都表明体育第二课堂中多种多样的课余体育锻炼,在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上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2.2 体育第二课堂对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影响

身体综合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机能能力。一般来说,在体质测试中,能够将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反映出来的指标主要包括四个:其一为力量,其二为速度,其三为耐力,其四为柔韧素质。

力量素质主要指人体对正常的姿态及位移运动进行维持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人体对抗阻力的能力。通过体育第二课堂的力量练习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肌肉横截面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力量的增大,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速度素质主要是人体在最短时间内对某种运动完成的能力,即快速运动的能力。在人体运动能力中,该素质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影响速度素质的因素,除人体的肌纤维类型,还包括肌肉力量等。在体育第二课堂中,通过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肌肉力量等,促进学生速度素质水平的提高,显著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

耐力素质是一种能够对人体长时间运动能力加以反映的能力,是人体心肺循环系统等机能水平的体现,对人体运动能力来说耐力素质是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我国学生的耐力水平普遍较差,这种情况不仅与学生机体发育程度有关,还与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有关。体育第二课堂中所纳入的运动项目,包含规律的耐力训练,体育第二课堂中长期的体育活动锻炼,能够提高学生心血管系统适应能力,促进学生长时间运动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耐力水平,且有利于学生心肺功能的发育,增强其体制健康水平。柔韧素质,是机体软组织所表现出的伸展能力及弹性,以及关节活动在幅度与范围方面的大小。我国体育第二课堂中,有关坐体位前屈的锻炼,就是关于学生柔韧素质的锻炼。学生通过体育第二课堂中的经常性锻炼,能够提高学生身体柔韧度,使学生身体保持良好的柔韧性,促进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3 我国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现状

3.1 我国体育第二课堂教学现状

我国体育第二课堂教学,在内容方面既包括体行理论知识,又包括体育运动技能知识,同时包含一些身体素质的练习,教学结构整体来说比较合理。但在体育项目的开展方面,运动项目比较传统和单一,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对体育第二课堂的不同要求,也与体育第二课堂体育形式多样性的本性不符。且体育第二课堂在教学中,班级容量较大,教师难以将关注具体到每一位学生,难以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3.2 我国体育第二课堂师资现状

对于体育第二课堂来说,体育教师师资状况会对其有效开展产生较大影响。当前我国体育教师大部分都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专业素质比较过硬,但这部分教师大多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比较缺乏,导致体育第二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体育第二课堂的迅速开展。

3.3 学生对我国体育第二课堂认知现状

在体育教育中,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校园生活的丰富性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第二课堂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体育第二课堂的展开。不过,从当前我国体育第二课堂开展来看,虽然大部分学生持肯定态度,但真正喜欢体育第二课堂的学生却不足35%,对体育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模糊,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学校强制要求才愿意参与体育第二课堂活动。

3.4 我国体育第二课堂场地、设施现状

相比体育课堂教学,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需要相对开阔的体育场地与完善的器材配备,这些也是其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很多学校在室外活动场地上基本可以满足体育第二课堂教学需求,而在室内教学场所与设备上比较紧缺。我国拥有室内教学场的学生,仅为30%左右,不利于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体育第二课堂体育项目的展开,而体育器材设施如羽毛球、排球、瑜伽垫等的紧缺,也会影响体育第二课堂的正常展开。

3.5 学校领导及管理者对体育第二课堂的态度

对体育第二课堂的深入展开来说,学校领导及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具有重要影响。虽然体育第二课堂在我国各个学校已经基本普及,但大部分学校领导及管理者并不够重视体育第二课堂教学,较少为体育教师提供进修与培训等机会,也较少引进新兴运动项目,难以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导致体育第二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4 改进我国体育第二课堂的建议

4.1 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增设,提高体育第二课堂教学质量

我国各个学校应对传统的体育第二课堂项目积极改进,

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如轮滑、瑜伽、武术等进行增设,使学生多元化的体育爱好和要求得到满足。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学校的联系,对体育第二课堂教学相互观摩和学习,通过对其他学校优秀教学经验与方式的借鉴,不断地促进本校体育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2 加强引入专项体育师资,不断完善体育第二课堂教师资源

针对我国体育第二课堂师资现状,我国各个学校应加强引入专项体育师资,不断完善体育第二课堂教师资源。学校可根据自身体育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对本校所缺乏的类型体育教师进行招聘;也可以实施外聘教师制,尽量实现体育第二课堂的一班一师制,促进体育第二课堂在教学中针对性与专门性的提高。学校还可与高校体育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培养高素质体育教师,改善体育第二课堂教师体育专项单一情况。

4.3 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加大力度,提升体育第二课堂教师专业素养

为了提高体育第二课堂教师教学水平,我国各地学校应在体育教师的培训方面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与交流机会给第二课堂体育教师,提升体育第二课堂教师专业素养,为体育第二课堂教学的更好展开提供坚实的基础。学校也可组织体育第二课堂教师对其他学校的教学进行参观和学习,通过交流不断地提升本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4.4 重视体育第二课堂课程、场地、设施建设,完善其教学条件

在体育第二课堂教学中,第二课堂课程设置是我国体育第二课堂必须注意的问题。在课程、教学时数方面,应对体育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进行平衡,将体育第二课堂的教学落脚在课程需求及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等方面,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第二课堂教学的兴趣。我国还应从长远出发,增加对体育第二课堂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对体育第二课堂教学所需的场地、设施建设,完善体育第二课堂教学条件。

4.5 学校领导转变对体育第二课堂态度,提高对其开展关注度

我国应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转变领导对体育第二课堂态度。可对体育第二课堂成果定期进行制作并展览,组织领导对体育第二课堂教学比赛等参加和观摩,提高领导对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的关注度,使领导与管理者可以在政策、经费上给予体育第二课堂更多的支持,加强对体育第二课堂的管理。

体育第二课堂相比体育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必须正确认识体育第二课堂现状,通过各项措施有效地改善我国体育第二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01—02合刊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锻炼
新发现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