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泽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目前,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学校开始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中。在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校园化的进程中,学生是蒙古族传统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够学到什么,学生能达到什么水平。然而榜样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中的传播,并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提高教学质量。
“榜样教育”这一词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在王赛的《多元背景下榜样教育中的榜样选取问题》中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概念,其中的一种为:“榜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榜样,启发、引导受教育者模仿、学习榜样的行为习惯、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的过程和方法。”[2]总而言之,榜样教育的本质就是学生观察和模仿榜样的行为,将获得的榜样信息迁移到自身中,外化于自身的行动上。
2.2.1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社会情境中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示范进行模仿学习,从而获得该活动的象征性符号,在自身建立了新行为的信息,在之后的实践中视为一个行为向导。
2.2.2 品格教育理论
美国品格教育者洛克伍德在《什么是品格教育》中将品格教育定义为“学校倡导的、旨在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的活动,通过明显地影响能够产生这种行为的非相对主义价值观,而直接和系统地塑造年轻人的行为。”[2]
2.2.3 “重要他人”理论
“重要他人”起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给出的,它强调个体在进行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会遇到众多的“他人”,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就是“自者”与“他者”的互动过程,而“重要他人”就是个体所遇到的众多“他者”中特殊的一种。[3]
榜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格教育学者提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中的“力量”指的就是“价值”。
在榜样教育中,榜样作为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的载体和体现者,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榜样教育是学生对榜样的认同,而蒙古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蒙古族传统体育所独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象征对学生更容易产生民族认同。这种民族认同感在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榜样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也有易于学生感受和理解蒙古族传统体育,学生的态度也会变得积极主动。
普渡大学理查德·古德玛教授在《教育和英雄的必要性》中指出:“模仿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路径,如果仅仅是鼓励学习者记忆信息或是发展技能是远远不够的。”[3]在蒙古族传统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和传统项目技能,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榜样身上优秀的体育精神和传统体育文化。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榜样教育的行为规范价值主要彰显在榜样教育是体育教师以倡导性的方式,通过教育者鼓励并引导、监督学生的行为,使得学生的体育专项技能和体育精神尽量与榜样一致,甚至超越榜样,让学生的行为向着学校体育的总体标发展。
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要充分利用榜样教育的价值因素,根据学生的需求,把榜样身上的有利因素迁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通过内化有利因素,外化到日常的行为中,让蒙古族传统体育的“生命”在学校体育中得以繁衍。
注意过程在榜样教育中,是学生观察和学习榜样的前提条件。学生本身的特征、榜样的特征以及学生与榜样之间的关系是三个影响学生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学生本身的特征包括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以及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观察过程当中选择一些具有趣味的信息而放弃另外一些信息;榜样的特征是学生们观察以及学习的主要素材,一个成功且具有人格魅力的榜样更容易让学生注意并模仿榜样的行为;学生与榜样之间相似处很多,那么学生对榜样就更加容易产生心理认同,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并自觉学习榜样的行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4.1.1 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科学树立综合素质好的榜样
正面的、积极的榜样能促进和发展学校体育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体育精神品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在为学生建立榜样时,要注意榜样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素质。体育教师在树立榜样时,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选择榜样,可以从学生所崇拜的某位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运动员或传承人中选择各方面综合素质好的作为榜样,化偶像为榜样,能加深学生内心对榜样的认同感,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
4.1.2 邀请榜样进入校园,建立榜样形象
学校领导要努力打造交流平台,邀请榜样进入校园,在校内开展小型的那达慕大会或文化交流会,以表演的形式还原草原上的场景,让榜样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同时教师需要负责为学生讲解,带领学生与榜样一起参与到活动中,例如榜样带领学生齐跳安代舞、筷子舞等项目,甚至可以在教师和榜样的保护与指导下进行搏克、布鲁、射箭等比赛,使学生充分了解蒙古族的传统礼仪,深刻理解榜样的人格特征。
4.1.3 诱导学生确立观察目标,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对榜样的认知是观察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榜样的认知程度决定着对榜样的理解、评价程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详细地讲解榜样身上优秀的精神品质,使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榜样。
保持过程是指学生观察到的信息转换成符号的形式并贮存在长期记忆中。学生如果不能将观察到的信息储存在记忆中,那榜样的行为就不会对学生产生任何影响。学生对榜样的观察学习主要是印象表征系统和语言表征系统起作用。
4.2.1 运用印象表征系统向学生传达视觉信息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示范法等教学方法传授技术动作,学生则通过观察模仿进行学习。榜样在进入校园表演时,学生通过观察表演者的技术动作和行为进行模仿。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施,播放榜样的比赛视频或动作分析向学生展示动作要领。例如搏克技术动作较快,可采用慢动作回放进行教学。对学生上课的教学场地进行改造,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例如张贴榜样的事迹等,能够使学生通过视觉信息转化为符号储存于记忆中。
4.2.2 运用语言表征系统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言语符号
体育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所观察到的榜样行为进行描述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体育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提出相应的任务,各小组组员之间对榜样的行为展开分析和讨论并派代表上台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体育教师可以借助榜样的先进事迹、成长经历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一个更生动、鲜活、亲近的榜样形象,更利于学生将观察到的专项技术动作以及感受到的体育精神品质转化为言语符号储存于记忆中。
榜样教育的成效彰显在学生将内化的专业技能、精神品质等信息,创造性地外化在自己的行为上,形成新的专业技能和体育精神。一方面,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对榜样进行模仿。比如,在布鲁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模仿榜样做出规范的技术动作或击中目标,教师要及时夸奖学生的行为并让其向同学们展示,以此建立学生模仿榜样的信心,推动学生学习榜样的动力;在搏克教学中,通过比赛的形式寻找在技能、精神上最贴近榜样的学生,教师可以奖励学生一个小型的蒙古族搏克手体现荣誉象征的“景嘎”,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深化搏克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应当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对学习到的榜样行为进行创新,促使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品格迁移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举行校内比赛,邀请榜样作为评委,由榜样对学生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模仿并超越榜样的动力。
从知到行的三个阶段,不是一个自觉的过程,而是靠动机参与的过程。动机是联系知与行的重要桥梁。
4.4.1 树立多元化、多层面的榜样,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钟志勇在《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对搏克起源的描述指出:“古时竞雄,胜败关乎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耀,而是部落的安危存亡,因此摔跤手往往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7]在《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族古代的战士将箭筒为自己的生命。并且蒙古族人民所尊崇的成吉思汗也是优秀的射箭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战争需要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蒙古族人民对于优秀的搏克手、射箭手等都是非常敬重的。把学生所崇拜的传统体育运动明星或传统项目传承人作为榜样,能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
4.4.2 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构建健康的榜样学习环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要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1]所以,学校领导与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媒体的作用,在校园网站上积极宣传榜样的事迹,讲解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起源,增强榜样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内心对榜样的情感认同。
4.4.3 以学生需要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需要是动机的基础,需要和动机是促进人们自身心理达成和行为实现的根源。蒙古族人民为了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宗教祭祀、战争需要、休闲娱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蒙古族传统体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机,根据各个水平阶段学生的需要,诱发其潜能,在蒙古族传统体育中寻找合适的项目,发掘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在榜样教育中体现时代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4.4 设立学习目标,发挥学生的自我强化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榜样的行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定的行为标准,例如传统射箭要达到多少成绩,布鲁能打中几个靶,搏克要做出哪些技术动作等,对达到标准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达到标准的学生给予批评和惩罚。
榜样和学生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榜样就是鲜活的体育教材,学习榜样也就是向现实生活中的人学习,而不是学习体育课本上或是体育教师讲授的抽象的体育理论知识。在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校园化进程中,依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四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制定各阶段教学机制,向学生传播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技能,继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是运用榜样教育方式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