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涛波,谢益凯
(浙江省余姚市老方桥小学,浙江 宁波 315400)
小学阶段是学生求学生涯中的关键时期,决定着一个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方向,需要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其中,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更应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为核心,贯彻和渗透有效的德育教学工作,完善整个体育教学的教学思路,为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从教学内容上看,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运动能力、德育品质及健康行为3个方面,其中德育品质往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被忽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实施德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重点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鉴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体育学科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优化,以满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省份教育教学主管单位都出台了有关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影响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理念渗透的薄弱环节,详细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学科德育教学无法有效落实的根本原因,如教学内容抽象化、德育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口号化”严重、教学体系的设立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等。
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学内容存在“标签化”“形式化”的不良现象,如在一节体育课程渗透德育的教学中,仅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即“本堂课的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完成的,基本符合德育教学的理念”。这样给人的感觉即“生拉硬拽”,缺乏主体思想,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使课堂教学变得空洞,缺乏教学目标性。而德育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需要逐渐摸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实践。
体育教学贯穿于学生求学的各个阶段,是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环节。随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深入,德育教育深受重视,为更好地落实当代体育“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在体育学科中的渗透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质和道德培养的萌芽时期,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德育教育体系的搭建是基于学生日常生活,而小学体育学科的日常教学大都在户外,更容易让学生直接接触到生活,同时为小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因此,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可为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体系的完善创设更多的有利条件。(2)加强小学生对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从现阶段小学生对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来看,由于德育教学模式较单一,多学科的德育渗透教学思路实施难度较大,导致小学德育综合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不足。而体育学科作为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之一,不仅能为德育教学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还能够营造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是加强小学生对德育教学重程度的重要渠道。(3)在相关教学实践中还发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发展路径和成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小学德育教学效果存在差异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背景下,教师有一定的教学压力,但结合体育学科开展德育教学,能够通过生活情境,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让小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德育教学价值,这也是解决小学德育教学困惑、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关键。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教学开展模式多样,但教学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德育综合水平,让小学生能够在体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快乐,体会德育教育的价值。基于此,如何选取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学科德育教学模式,并按照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在满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基础上,促进和提升体育学科德育教学实施路径的不断优化,是小学德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分别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路径优化分析。
体育学科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脱离了实际生活,学生无法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感同身受,使教学缺乏感染力。因此,在小学体育学科德育教学实施中,要了解小学生学习的真实生活,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在开展“自我保护教育”德育教学过程中,以前滚翻运动为主要教学内容,很多小学生在学习前滚翻动作时,有害怕的抗拒心理,不敢做动作,或者动作不规范,导致学习过程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常识,如小动物——刺猬,借助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问:“你们喜欢刺猬吗?在刺猬受到威胁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进而引出刺猬“前滚翻”动作示范,告诉学生将自己当作一只小刺猬,开始前滚翻的动作练习。这样既能够引导小学生勇敢尝试,又能够直面告诉学生要学会借助身体的优势“保护自己”。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需要积极掌握和遵循的教学要点,如果不加以重视,会制约学生德育品质能力的提升。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学习能力强、学习思维敏捷、好奇心较强,因此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在体育学科教学中融入寓教于乐的德育教学思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学科教学活动,并能够在多元教学方法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自身综合德育水平。例如,在小学体育学科实践课中,教学内容要与德育教学目标要求相融合,结合小学生成长需求,通过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或者竞赛教学法等,在多元教学模式下,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逐步适应体育学科德育教学模式,进而达到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德育教学目的。
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差异性,而体育品德直接制约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因此教师要重视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培养。在现代德育教学理念设计中,一切教育基础都以适应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为主要目的,体育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的结合也不例外。现阶段,随着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需要对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提升日常体育学科德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将游戏教学法融入体育德育教学中,如在校园足球训练的过程中,可设计“分组抢球”游戏,让小学生充分意识到比赛的取胜并不能靠单兵作战,而是团队共同协作完成的。在体育学科教学工作中,如果仅仅将体育学科教学定义为体育技能的教授,这样的体育学科教学远远称不上合格的教育,只有在体育学科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良好体育品德,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体育学科德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首先,可借助分队比赛教学法,提升团队凝聚力。教师间要达成共识,课前通过整队、队列训练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在分组比赛教学中,可以男女分队比赛形式为主,设计体育项目分队的比赛内容;也可以不区分性别,实行混编自由分组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可通过分组比赛环节让小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侧面让学生能够总结出遵守团队规章是体现团队力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能够“举一反三”,让小学生意识到,在其他学科学习中也要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体育学科分组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小学生运动能力、兴趣等有针对性地设计,因此教师要有教学前瞻性,这样才能够在分组教学中,充分调动小学生积极性,重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例如,体育学科教学中组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环节一般都是学生自主组织开展,所以,各小组在自主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都要用道德和德育的准则约束组内活动,每位小组成员充当什么角色等,都需要组内成员集体思考决定,这样能提升他们集体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体育学科素养引导下,为优化体育学科德育教学路径,教师应具备“愿教、研教和施教”的能力。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更趋向于“立德树人”。作为体育学科,教师的教学理念更为重要,只要思想不落伍,教学中出现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因此,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德育理念纳入体育学科教学中,及时开展教学反思,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心态端正,这样才能够实现小学体育学科德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教学途径的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设计好教学模式,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解读体育学科教学改革思路的能力,通过认真研习学科德育教学重难点,剥离知识背景,以体育学科教学活动设计为主线,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层层递进,实现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