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超
河南大学武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对于技术性非常强的武术教学来说,无疑,教师示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场示范是学生直接获得第一印象的最佳手段。然而,调查发现,部分高校武术教师的示范却存在诸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不能示范,不想示范,不想尽力示范,不想持续示范”等方面。不能示范是指,示范能力弱,即教师自身的技术能力弱,或者是因为自身的技术水平低下,或者是因为年龄偏大导致技术能力大大下降。不想示范是指,有技术示范能力,但出于懒惰的思想,总是简化示范动作、比划动作。不想尽力示范和不想持续示范,都是懒惰的思想所致。教师动作示范效果差,必然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相较其他体育项目而言,武术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承载着厚重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但已经融入到武术认知、武术意识、武术礼仪等层面,而且还渗透到武术技术体系中。因此,讲授武术,就需要对武术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讲授纯粹的肢体动作。高校武术教师需要对肢体动作讲授出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和技术意涵,所以说,武术教师自身的理解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部分高校武术教师的理解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高校武术教师的教授还停留在肢体动作层面,缺乏探究文化寓意和技法之间的关系。武术理论的教学更是暴露出了部分教师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部分武术教师缺乏深厚的哲学功底,对儒家思想与武术的关系,对道家思想与武术的关系,对佛家思想与武术的关系等,都无法深入理解。于是,他们在讲授时,也就只能照本宣科。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武术的哲学思想,学生也只能是人云亦云,但终归不知道武术真正的内涵。
武术教师不但要有深刻的理解能力,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讲解能力,即把自己所理解的内容有效地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够理解。常言道,“学者未必师也。”意思是说,理论水平较高的学者,不一定能够成为合格的教师。武术教师自身对武术的深刻理解,是非常必要的,但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理解讲授出来,才是教学能力。因此,一个称职的高校武术教师,不但自身要有着扎实的理论水平,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讲解能力,能够通过清晰的语言让学生理解透彻。然而,对高校武术教师的调查发现,部分高校武术教师的讲解能力是存在问题的,他们不能将武术技术和理论清晰地讲授给学生。或者是因为理论水平不足,导致他们无话可说;或者是因为逻辑水平不足,导致他们不知如何说;或者是因为语言不够丰富,导致他们讲不清楚等。
从社会互动的角度看,教学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且是一种互动较为紧密的关系。教师需要用心工作,学生需要信任教师。从社会冲突论的角度看,任何社会关系都会存在冲突,师生关系亦非例外。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关系越紧密,冲突会越激烈。从师生关系的实践来看,发生冲突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1]调查发现,部分高校武术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处理方式有些简单。尽管他们也是基于教导学生的好心,但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方式将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武术学习本来难度就大,如果学生对老师有成见,不能心悦诚服地跟着老师学习,那将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师生关系对武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师生制教学关系中,以班级授课为主要手段,班级人数从十几人到数十人不等。也就是说,一个教师要同时面对一个群体进行讲课,因此,教师的组织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武术教师的技能即使再出色,理论水平再深厚,如果不能将同学们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需要将同学们有序地组织起来,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尽管教师在面对整个班级时,需要照顾到每位同学,似乎耗费的精力要比教授一个徒弟多很多;然而,众多同学一起学习却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氛围,而关键的环节就是,只要教师能够将同学们组织起来,把控好课堂的节奏即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高校部分武术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存在问题的,课堂要么过于严肃,导致同学们紧张兮兮;课堂要么过于松散,导致同学们自由散漫等。这都不利于武术教学的开展。
一般来说,技术水平高的教师示范能力强,年轻教师的示范能力强,敬业的教师示范能力强。以上这三方面如果都能够得到满足,教师的示范效果就会非常良好。因此,对于武术教师团队来说,应该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来提升技能教学水平,因为仅仅从教师技术示范的角度,就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应该鼓励年轻人多上技术课,因为年轻人身强力壮,动作示范能力强。再次,应该加强对技术教学的督导,将教师示范环节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评价,调动教师示范的积极性。当教师示范不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时,教师难免会忽视示范的环节。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示范还包括各种技巧,例如示范面、示范角度、示范的时机、示范的次数、示范的难度等,都是示范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示范与讲解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示范的效果。[2]
教师想要让学生理解武术的内涵,那么,教师自身首先就要对武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就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来看,技术教学高手不乏人才,而理论教学高手却较为缺乏。理论是实践规律的总结,那么,武术理论就是武术技术、武术文化、武术人文等方面的深化凝结。武术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武术教师不但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拥有武术理论水平,才能对武术进行深刻的理解。例如,阴阳哲学理论对中国武术的影响非常深刻,技术上就体现为刚柔、进退、开合、上下等多方面,刚柔理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太极推手的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等,都是对刚柔理念的运用,而这背后的哲学观念就是阴阳观。因此,高校武术教师应该加强理论的学习,只有自身理论水平提升了,才有可能教授给学生。否则就只能浮在表面,照本宣科地讲授那些听起来像“玄学”的武术经典了。[3]
武术教师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意味着有了讲授给学生理论的可能性,但能否流畅地讲授出来,并且让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接受,就是另外一个问题,即讲解能力。[4]讲授武术理论,第一,需要使用武术理论的专业术语,不可使用日常语言。第二,需要具备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能力,在同学们能够听明白专业术语之后,就要放弃使用口头语言表达。第三,要善于举例子,通过生动的例子,来解释那些较为抽象的理论问题。第四,逻辑性要强。给学生教授之前,教师应该先将武术理论的逻辑性整理清楚,然后,逐条、逐层次讲授,而不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
从社会互动的角度讲,教学关系就是一种较为紧密的社会互动,既然师生存在互动,就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实践已经多次证明,不少学生喜欢一门课程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程的某个老师,同样,部分学生厌烦一门课程也是因为讨厌这门课程的某个老师,因此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师生关系和谐,就意味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强大。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学习起来也就较为容易。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从内心敬畏教育这项事业,真心关爱学生,就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般。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需要具备耐心、决心和信心。第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教师要能容忍学生出现一些问题,能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授道理。第二,要具备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决心。所有教师都会喜欢好学生,然而,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都会让老师感到非常头疼,有些教师索性就会放弃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如果教师想要教育好这些学生,就要有挑战困难的决心,要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教育学生,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第三,要对学生具有信心。对于一些经常不遵守承诺的学生,有些教师就会对他们产生不信任感,会有意疏离与他们的关系,很多班级事务不会让他们参与进来。这样一来,就会加剧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管理学生。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相信他们能够不断取得进步。教师对学生的耐心、决心、信心,看似教师单方面的品质,却是提升他们处理师生关系能力的重要基础。
组织好课堂,教师需要做到两方面,第一,掌握好课堂严肃和活泼的关系。一般来说,课堂的最佳状态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使得同学们能够保持严肃活泼的状态。严肃与活泼是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而教师的组织能力往往就是背后的原因。严肃与活泼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活泼的课堂,则容易走向自由散漫;而如果只有严肃的课堂,则很容易走向消极倦怠。教师合理地把控严肃与活泼的课堂,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第二,处理好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师生关系过于紧密和过于松散,都是不利于教学的。师生关系过于紧密,容易导致学生无视教师的要求;师生关系过于松散,容易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从而降低教学的效果。[5]因此,教师与学生保持好一定距离的社会交往,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会影响到教师课堂的组织行为。学生是否服从教师的要求,不但与教师的知识储备、上课方式、上课态度有关,还与教师的亲和度相关。教师太过威严,学生会产生惧怕感,但未必是权威感。总之,处理好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课堂组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