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 林宏雅
作为汽修产业一线工人培养基地的中职院校汽修专业,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到岗后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成长效果。如何提高汽修专业实训教学效果是每个汽修专业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训为例,总结我校在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期间的经验。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然而,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却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是实际课程教学尤其是实训教学面临以下问题。
(1)实训设备配置不足。受地方经济条件、学校办学规模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不同中职院校的汽修专业实训器材配置差异较大,部分学校的器械设备不足以开展实训教学。我校作为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汽修实训设备配置相对较为丰富,但仍然存在生均设备不足,实训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
(2)实训教材陈旧,更新不及时。实训教材中有关发动机构造介绍、维修指导等内容较为陈旧,与当前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型汽车存在一定差距,且大多侧重于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未来职业发展。在我校,2017级以前学生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孔宪峰主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二版),出版时间为2007年6月,距今已有12年之久,其落后现实发动机技术发展程度可想而知。
(3)实训内容脱离实际。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所开设的实训项目主要是根据所用教材选取,并未通过企业岗位调研选取,从而导致实训内容脱离岗位任务实际,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4)教学方法陈旧。千篇一律的讲授法加演示法无法提升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5)实训指导教师配备不足,质量不一。传统中职院校一名教师要带40个~50个学生实训,根本无法掌握全部学生的技能训练情况。加上部分实训指导教师的知识、技能、业务水平有限,无法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
(6)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发动机实训项目工作量大,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有部分学生不动手操作,滥竽充数,实训结束后抄袭实训报告了事。由于没有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这样很容易打消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针对上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训教学现状,为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提出以下措施。
增加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固然可以解决一部分实训配备问题,但并非长久之计。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让有限的实训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汽修专业带头人因时因地合理配置实训资源。以我校为例,去年暑假开展的实训月,将2017级学生要参加的专业技能考试所涉及到的实训项目全面轮转了一遍。在一个月的时间里,4个班级,20个实训项目,有条不紊地按照实训计划表分项目进行。涉及到的实训设备器材每个工作时间段都在工作,切实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效率。
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可以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校本教材不仅仅包括教材,还应包括配套的教案、课件、微课、视频等资源。当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无论从时间、精力、学术水平等方面对汽修专业教师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学校应该和企业合作,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以我校为例,在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期间,我校开发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系列教材,立足于生产实际,以项目为单位开展实训教学。每个实训项目都包含项目导入、学习目标、分任务目标、知识储备、操作步骤、任务小结、课堂练习及评价等单元。实际操作内容自行拍摄视频和微课,并以二维码的形式放在教材相应之处,学生可以随时扫码学习,进而缩短实训时的适应时间,提高实训效率。
调研是发现问题、检视问题、解决问题、整改落实的重要途径。当然,在调研之前,要拟定调研计划,明确调研目标,确保获取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在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期间,我校先后到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工业学校、福建理工学校、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东南汽车制造厂参观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设置实训内容,做到与市场同步。同时优化实训流程,更新实训记录表,做到与时俱进。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及练习法等。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尝试岗位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合理应用多媒体数字平台,虚拟仿真软件等,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中职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教师到生产一线去,通过教育见习、企业实践、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提高培训质量。改革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培养培训格局。在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期间,我校多次外派汽修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同时引进企业先进理念和技术,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评价应更关注过程评价,例如,考察学生实训的出勤情况,关注学生实训时的态度、操作规范性、团队协作意识、操作结果等。同时,教师要细化技能评分表,采用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切实发挥评价在实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周岁左右,虽心智独立有主见,但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因此,可以从学生刚入学就开始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渗透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以我校汽修专业为例,在该专业的新生军训期间,就组织学生参观汽修实训室,观摩技能比赛选手训练场景。在校期间还不定时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宣讲,开展座谈会,通过学长的切实经历触动学生,让学生做到在校期间能主动学好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实训,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下面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气缸盖和气缸垫拆装”这一任务为例,介绍教师如何组织实施实训教学。
(1)了解“任务目标”,即能够正确描述曲柄连杆机构和机体组的组成,气缸盖、气缸垫的结构和功用,并按照汽车维修操作要求,规范、熟练地对气缸盖进行拆装。
(2)预习“知识准备”中关于机体组的组成、气缸盖、气缸垫等知识,并扫码事先观看机体组组成、气缸盖结构、气缸盖功用、气缸垫功用4个视频,对气缸盖与气缸垫的整体位置、结构、功用有基本的了解,并完成知识储备作业。
(3)预习“任务实施”,了解任务实施的质量要求及其所需要的器材。熟悉拆卸、安装气缸盖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扫码观看气缸盖的拆卸及安装视频,并在实训记录表上简要记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有疑问的地方要打上标记。
(4)完成“任务小结”“任务评价”中结论性的填空题及习题。
(5)熟悉“技能评价”中的技能评价表,熟悉实训操作各部分的配分。
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学习,即虚拟仿真软件练习。学生自行在发动机系统虚拟拆装平台练习气缸盖和气缸垫的虚拟拆装,让学生先熟悉拆装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拆装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为现场实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实训中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气缸盖和气缸垫拆装的实际操作。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在虚拟平台反复进行了拆装演练,所以现场实训时,学生的操作思路更加清晰,操作更规范。但是教师还要密切观察各小组的操作,当学生出错时,要及时制止并耐心指导。
考核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技能评价表的技能赋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训表现进行自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小组长对各成员表现进行评价,所有评价分数按一定权重计算后作为每位学生的实训定量成绩。教师再根据学生实训期间的学习能力,如任务完成情况、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给予定性评价。最后,教师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对表现有待提高的学生给予适时的督促和引导。
通过各方的努力,目前我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训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当然,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未来还可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购买企业服务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学效果,为培养优秀的汽修专业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