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峻言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学校 浙江宁波 315000)
随着素质教育逐渐发展和成熟,小学教学逐渐进入新形势,不再仅仅强调文化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之对应的,小学体育教学也不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而是要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体育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小学生在体育方面应当具备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更与他们的成长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学生而言,他们应当具备的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三大部分,现代小学生必须实现这三方面的同步成长,才能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体育观,掌握必要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要点,同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强烈的体育情感和优秀的体育品格支持自身成长发展。与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相比,核心素养培养无疑更加关注学生的长期、综合成长,这不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依旧要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体育和运动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和运动锻炼,而非以课程需要强制他们被动接受,否则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并不愿意认真学习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和感受体育内涵。而要有效提高学生兴趣,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兴趣激发,二是兴趣维持。一方面,教师需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堂导入,尽可能地通过学生本就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将兴趣转移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上来;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增强体育教学互动性,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更多乐趣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学习与锻炼感受到成就感及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正向循环心理,进而促使他们坚持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
健康知识和行为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所在,同时也是贯穿学生一生的重要体育素养。学生需要理解科学健身、运动伤病预防、安全防范知识等基础的体育健康知识,这与他们的成长息息相关,是防止他们在体育锻炼中受到伤害并维持科学健康观念的基础。与此同时,学生还应当理解体育锻炼的健康行为,在运动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这将有效改善运动效果并预防运动中受伤。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重点往往直接放在体育运动能力方面,对健康知识和行为重视不够,甚至是直接跳过,这对学生的健康体育有着不小威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健康知识讲授,同时做好相应的健康行为引导与示范,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科学的、标准的健康知识和行为要求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篮球运动知识、技能、规则等内容的教学前做好健康教育,确保学生掌握篮球运动中的健康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进行篮球运动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保障教学安全,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不断提高自身体育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要求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前者,故而不再适用,需要积极创新。教师首先需要对核心素养培养下的运动能力与习惯培养进行科学认知,准确理解学生应当具备的运动能力,包含基本运动能力与专项运动能力两项,前者是一些基本的走、跑、跳、投等,后者则是与特定体育项目有直接关系的能力,如足球运动中的传准能力、运射能力乃至实战比赛能力等。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基本运动能力与专项运动能力进行分别及整合训练,既要通过分别训练突出训练重心,也要依靠整合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运动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体育情感与品格也是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重要任务,需要依靠激励体系进行有效培养。首先,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过程评价,让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评价感受自身成长。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强化学生参与感,提高评价结果客观性,确保评价真实反映学生体育素养,让学生能够根据体育运动的情况及评价保持喜欢体育、热爱体育的情感。
综上可知,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引导学生实现全方位成长及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体育核心素养内涵,掌握学生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手段进行教学引导,高度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知识、能力及品格三大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在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体育教学水平也将逐渐提升,从而探索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高质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