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琴 十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体育教学在课堂上的教学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小学足球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国家也发布了有关“校园足球”的政策,进一步推进了校园足球的开展。在这一背景下,校园足球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随之发生转变,唯有立足于这一现状,全面优化和改进,才能真正推进校园足球的训练效果,促使学生在校园足球训练中,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背景下,校园足球运动教育和价值日益显著,是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校园足球教育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德育。“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是校园足球运动的主要教育价值。在具体的校园足球运动中,足球队成员不仅要遵守相关的游戏规则,还要在赛场上与队员默契配合,使其在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强烈的规则意识,以及团结互助、相互鼓励、互相尊重对手等良好的品质;另一方面,在足球运动场外的学生,也在加油助威中,逐渐强化了自身的集体荣誉感,使得学生在文明观赛的过程中,逐渐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第二,智育。学生在校园足球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强健的身体,也在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了自身的情商、智力,循序渐进提升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学生在校园足球运动中,需要与教师、队友、裁判等进行沟通和交流,真正实现了取长补短;同时,学生在校园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为了学到一定的足球技能、足球知识,必须要经过认真思考、观察、判断,而这一过程恰恰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最后,学生在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也在自我展示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体验,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第三,体育。校园足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关键。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当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校园足球运动属于一种全身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身的身体素质也随之提升;另一方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由于校园足球运动的对抗性非常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校园足球运动中,小学生也逐渐形成了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四,美育。校园足球运动中还承担着和学生的“美育”工作。具体来说,校园足球运动不仅仅是一种静态展示,也是一种动态的外在展示,将学生由内向外的动态美展示出来。可以说学生在校园足球运动的过程中,可有效激活自身的激情、活力、团结等美学元素,并将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学生在观看校园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也会在运动员外在美、内在美的吸引下,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1]。
素质教育背景下,校园足球彰显出极高的教育价值。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不甚理想:
第一,校园足球教学设备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学足球数量不足,没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足球场地,致使学生无法接触足球,难以进行技能训练;同时,由于校园足球属于一项新的教学项目,学校并未给学生配备专门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由学校的体育教师兼任的,而学校体育教师并未接受专业的足球训练,致使其在指导学生时,缺乏专业性、科学性。
第二,教学内容枯燥。目前,虽然多数小学已经开展了校园足球运动,但在具体的训练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学体系、培训计划等,针对学生足球训练内容十分乏味,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校园足球运动兴趣。
第三,足球运动训练模式落后。科学的校园足球训练模式,是保证校园足球训练质量的关键。但在校园足球运动实践中,基本上都是沿用传统的足球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单一且枯燥,基本上都是沿着“教师演示和讲解——学生观看和听讲——按照要求进行练习”的流程进行的。在这种枯燥、落后的训练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模式下,难以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进一步提升小学校园足球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仅要具备明确的校园足球运动目标,还应对校园足球运动内容进行优化,旨在满足小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例如,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既定的校园足球教学内容中,包括了:掌握脚内侧运球技术。但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其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在校园足球运动时,常常出现运用脚尖踢球的现象。基于此,为了提升校园足球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要对校园足球运动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先不让学生运用脚内侧运球,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脚的不同位置进行运球,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感悟,逐渐明确脚内侧运动的优势。如此,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实践中,对足球运动的技巧形成了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增强校园足球运动的科学性,在实施足球教学时,还应对足球运动负荷的强度进行合理控制,以免小学生在超负荷的足球训练中,逐渐降低足球训练积极性。此外,教师在日常校园足球运动中,还应减少重复单一的练习动作,真正提升小学生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良好的校园足球运动环境,是保障校园足球运动顺利开展的关键。首先,完善硬件设施。基于校园足球运动的特点,学校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校园足球运动,还应持续增加校园足球运动资金,给学生建设平缓的操场,增添相关的足球运动器材和设施,确保校园足球运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学校还应增加校园足球活动的宣传力度,从形式、课程等多个途径进行完善,也可以在学校内建立校园足球队、拟定校园足球发展的方向,也可以在教学之余举办校园足球比赛、校园足球文化节等,不断增加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水平,旨在强化小学生的足球意识;最后,加强校园足球师资力量建设。教师是校园足球开展的灵魂,直接决定了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效果。基于当前小学校园足球师资力量短缺的现状,一方面应完善传统的教师招聘制度,招聘一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足球运动教师,以更好地满足校园足球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可邀请校园足球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到学校进行演讲,也可以给学校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真正提升小学校园足球教育的师资力量[2]。
基于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现状,难以对某一种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同时,校园足球运动对技能、协作能力要求非常高,给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难度。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校园足球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和优化校园足球运动教学模式:首先,融入游戏开展教学。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可结合校园足球运动的内容,设计出新颖有趣的足球运动游戏,使得学生在游戏的吸引下,主动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学习中。如:在开展“射门”技巧训练时,就给学生设计了“击退光头强”的游戏,将光头强的图片悬挂在球门处。如此,可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足球技能训练中;其次,合作教学。足球作为一项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在优化校园足球教学时,可积极开展小组训练、小组比赛,促使学生在团队合作训练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对媒体辅助。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在优化校园足球教学时,还应结合具体的内容,灵活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足球运动技术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真正提升校园足球教学质量。例如,在“无球跑”的技能训练中,为了促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动作要领,就可借助多媒体工具,对技能进行回放,使得学生在反复观看中,真正掌握其动作要领。
素质教育背景下,校园足球运动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承担着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重任。但在以往的校园足球训练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常常将校园足球教育重点集中在体育教育中,忽视了其中蕴含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因素,致使校园足球育人价值大打折扣。基于此,在优化校园足球运动教育时,必须要立足于校园足球运动中涉及的知识、技能、文化、心理等因素,开展跨学科联合教学,充分发挥校园足球运动的育人价值。具体来说,可将校园足球运动与小学其他学科教育有机整合到一起,对校园足球运动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其逐渐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将校园足球与品德课融合到一起,结合足球运动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足球明星,使得学生在足球明星成长故事中,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拼搏精神;此外,还应结合校园足球运动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审美因素,整合其他学科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文化体系,真正实现校园足球运动的育人价值。
为了促进校园足球运动有效开展,还必须要关注校园足球运动的教学评价工作,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激励性、导向性价值。通过有效的评价,能够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校园足球积极性;也可以为教师调整校园足球运动教学计划提供参考。基于此,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考核模式下解放出来,从学生体质的角度出发,对考核标准进行调整,对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还应充分发挥鼓励、肯定性的评价,持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其以更好地态度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中去[3]。
综上所述,校园足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承担着全面育人的价值,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实践不甚理想,严重制约了校园足球的育人价值。基于此,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校园足球运动,还应从内容、环境、教学模式、育人价值、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真正提升校园足球运动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其中蕴含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