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探索

2020-11-24 00:42张希玮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思政

文/ 张希玮

通过思政教学,能不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意识形态,帮助学生增添更多的思想文化内涵。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变革中传承了下来,在人们心中有着重要地位,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对学生而言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现阶段,高校思政教学需要重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大学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思政教学在学生成长阶段也有良好的引领作用,将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2]。此次就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丰富教材内容、深挖传统文化、创新教学话语体系、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也让传统文化教育变得常态化,以此推动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一、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高校学生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局限

就目前而言,许多高校学生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认识较为局限,且关注度、重视度非常低:一方面,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甚少,因此无法准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与意义[3]。传统文化在历史变迁中保留下来,其包含的思想内涵都值得学生去学习、探讨。但学生受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传统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渗透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导致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高校渗透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力度不足

虽然许多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时间短,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少,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并不如意。同时,高校所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系统性,且传授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实际课程较为不符,难以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4]。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却并未重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忽略了思政教学在学生思想品质中的指导作用,最终导致传统文化渗透力度不足,思政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二、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传统文化内容需与思政教材相结合

为了保证传统文化能发挥最大的优势,教师在将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时,一定要保证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思政教材内容相符,并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教材引出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丰富、巩固教材内容,以此体现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提升思政教学的质量,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5]。例如,教师在讲授有关爱国主义思想内容时,可适当引入爱国人士的英勇事迹,传播爱国、勇敢、无所畏惧的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联想、找出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并让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存问题,针对所提出的现状进行反思,查阅相关资料,做出教学反馈,进一步加深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象。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掌握所学课程,还能延伸知识,收获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真正意义上实现教材与传统文化的相结合,并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分析、查阅、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意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最大限度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

(二)不断丰富教材内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思政教学内容多为理论知识,教师的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学习思政的兴趣,这严重阻碍了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入,思政教学课堂可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也能为学生增加更多的教育知识,让教学不再局限[6]。学生通过思政教育接触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可深刻感受其中的精髓和民族气息,被新内容所吸引,逐渐提升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内容时,可利用互联网播放有关革命烈士的战争视频,增添红色文化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每位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感,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主动承担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前,找出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专业内容的多个契合点,收集相关的书籍,在课上为学生全面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所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引导学生课后积极阅读书籍,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不但能有效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思政教学中,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传统文化的优势发挥最大,促使思政教育有效落实,保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创新教学话语体系,让传统文化更为常态化

教学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学者指出:“语言可作为创造工具,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以往的思政教学多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学生死记硬背,这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现如今,教师想要将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思政教学中,可利用传统文化改变思政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教学形式。首先,通过中国风格、特点提出教学新概念,多引用传统文化话语培育、浇灌新话语构成元素。例如,教师在提到我国的外交原则时,可通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引出党的外交政策;在解说 “一带一路” 内容时,可为学生讲解 “立天下之大道” 内涵等。其次,在进行思政教学时,教师可适当引用古代思想家或哲学家的名言警句、经典成语或典故、耳熟能详的故事、谚语等,以此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力,提升思政话语体系的感染力与穿透力。最后,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结合,通过推陈出新、古为今用重构思政教学话语,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为学生传播不一样的传统文化思想。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中西合璧、融会古今的基本原则,通过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创新思政教学话语,并利用警句格言、惯用语、歇后语、成语典故等烘托思政教育的艺术美,让传统文化教学变得常态化,使思政教学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丰富形象、生动具体,学生学习起来也毫不费劲,最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作用。

(四)合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勤俭节约、仁义孝心、团结互助等风训,其可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8]。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不但要融入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内容,还需要重视学生民族、时代精神的培养,为国家软实力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而学校的校训、学风、班风均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和思想意识。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可向学校申请,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月、传统文化讲座、传统文化朗诵比赛等活动,甚至可以利用我国传统节假日举办传统礼仪、美食制作、手工竞赛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意义,最大限度弘扬、传承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时令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主题,如班级传统文化海报设计比赛、传统文化作文比赛、思想品德评比活动等,以此引导学生慢慢接受传统文化思想,认同传统文化,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究民间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有着积极推进的作用,也是校园文化活动重要组成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可适当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制造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我国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放假时间亲自带领学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参观,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甚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 “三下乡”,探寻名胜古迹,亲身接触现存的民间传统文化,并采访、调研,再让学生根据所经历的情况制作访谈报告,最后利用互联网发布自己的认识与收获,与他人分享,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历史感,进一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并将所学思想、知识融入生活,获得更优秀的道德品质,最终达到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思政教学变得更为有意义。

三、结语

将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可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不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丰富教材内容、深挖传统文化、创新教学话语体系、实践活动等方式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促使传统文化教育更为常态化,最终保证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思政
我们的民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多元民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