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小组合作模式促进“真研究”的有效开展

2020-11-23 02:04张婷婷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师学生

张婷婷

摘  要:“三真教学模式”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以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应用研究成果”为思路,概括为以“真问题”为课堂开始、“真研究”为课堂主线、“真应用”为课堂反馈的三大环节推进课堂的教学模式。“真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指学生围绕“真问题”(以指向教学目标,学科活动,具有引领性的问题)开展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研究者、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小组合作致力于在尊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让所有学生冲破思维牢笼,摆脱性格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真正自主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可以在自主开放的研究中自主汲取知识、形成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本论文基于本人一大段时间的反复研究,和课题实验课的开展。重点阐释教师如何用小组合作模式促进“真研究”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真研究;学生;教师

“三真教学模式”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适应课改后的课堂,尤其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以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应用研究成果”为思路,概括为以“真问题”为课堂开始、“真研究”为课堂主线、“真应用”为课堂反馈的三大环节推进课堂的教学模式。“真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指学生围绕“真问题”(以指向教学目标,学科活动,具有引领性的问题)开展的研究,其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仅仅是参与者,评价者。从而降低备课成本,取得高效益课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执教力。

小组合作是一种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讲授型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欢迎。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不难发现学生慢慢失去了开始的好奇和兴趣,出现了明显的应付现象。表面看似热闹非凡,学生收效甚微,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包揽一切,学习能力差的当旁听、成陪衬,学生的小组合作越来越流于形式。

经过一大段时间的反复研究,和课题实验课的开展。我将教师如何用小组合作模式促进“真研究”的有效开展的一些经验汇总整理如下。

一、合作中的科学分组是开展“真研究”的重要基础

首先要注重科学划分小组,一般是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成若干小组。组内人员的搭配综合考虑学生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遵循“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尽量达到均衡分组。切不可为图方便,进行就近分组。要注意要“上、中、下”三种学习情况结合;还要兼顾学生性格特点,比如,外向与内向型。一是有利于学习能力上的互补,以强带弱,以优促弱;二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合作参与的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逐渐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还有的好处是有利于良好纪律的相保持;减少个别学生借合作讨论学习之际,扎堆儿聊天、打闹。

二、合作中的文化建设是落实“真研究”的有效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看似热闹非凡,但学生收效甚微,越来越流于形式。基础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忽略了小组合作中应该展现出的合作文化,即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

我们是在解决对自己来说有挑战性问题的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或者共同合作才能完成。这是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的基础,即互助、互补、合作、共同进步的小组合作学习文化。而不是强者统治弱者,代替弱者发言;否则,我们的课堂又会陷入另一种尴尬局面,从教师“一言堂”,变成学习能力和成绩强者“一言堂”。

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这些文化内涵对于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关注和尊重小组合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才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的提升,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得到锻炼,课堂才能真正成为他们培植兴趣提升能力的平台。

三、合作中教师的问题引领是落实“真研究”的不竭动力

教师的问题引领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开展“真研究”的关键。教师应该兼顾均衡分组后,组内不同的学情状况,合理安排问题类型。这对小组合作能否真正进行互助、互补、合作的研究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真”,不虚伪、不流于形式、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应该基于一个大的问题或任务,指向学科设计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充全员参与,必要时可以给予学习路径或要求提示,也可以由学生设计研究方案。把学习的责任和权利还给学生。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大家才有不竭的进取动力,反之,则本来努力的同学,也会慢慢地失去进取心。

例如,语文课堂上,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学生需要快速阅读,找到答案,组织语言与小组同学交流。这一类的问题导致学习能力较弱者有可能完不成阅读任务,无法与小组同学交流。而有些合作学习是学生需要课下在家里搜集了一些资料、知识,有所准备,因此小组内首先发言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能力较强的那个,其他准备充分的同学都有可能成为最先发言的那一个,并且取得成功。

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提出的合作要求更加广泛,已经跳出书本里单纯的知识、概念,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时善于表达、生活经验更丰富的孩子占有优势,尽管这些学生是平时学习中比较落后的,在小组内经常被忽视,但这时候可能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他们积极参加策划、组织表演。而此时,小組合作不再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主导,给了学习能力较弱,却积极参加合作研究的学生更多机会。

四、合作中教师对时间的调控是落实展“真研究”的有效手段

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时各小组很快就陆续讨论结束。有些难度的问题,教师应该设置的时间范围,激发学生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基本结束,进行有效互助学习。应用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学生们可能会讨论得意犹未尽,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些讨论时间,效果可能会更好。

五、合作中教师的行为是落实“真研究”的积极向导

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的行为表现,对“真研究”的落实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化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会驻足观察或者是巡视各层次成员的表现;但最有效的是直接参与到各组中。此时教师不但给予小组语言的指导,甚至还有行为上的鼓励。如竖起大拇指,轻拍学生的后背......来及时鼓励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这对于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强化作用。

此外教师应及时有效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语言要多维度,小结性评价,推进流程,系统化;激励性评价,调控气氛;引导性评价,引导学生方向表达方式。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有表扬、有鼓励、有建议。评价方向要多元化,可以有纪律评价、学习讨论中的发言、展示、作业等方面。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真问题”开展的研究,教师以研究者、参与者、组织者、评价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教学相长。小组合作致力于在尊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让所有学生冲破思维牢笼,摆脱性格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真正自主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教师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作文评改“五步曲”
美育教师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