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洪丽娟
摘 要: 网络生态是网络主体与网络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反映,是网络综合环境发展状况从生态学角度的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生态的调节既能“长善”又能“救失”。网络的发展引发网络生态的变化,网络生态的变化促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网络生态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经过自主探究——主动创建——自觉深入三个层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以构建和谐网络生态为出发点,借助网络技术手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技术与时俱进、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关键词: 网络生态 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 变化
一、网络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推动着人类不断加深对网络空间的探索与研究。关于网络生态概念内涵的解释,学者们多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及研究方法剖析得出。近年来,学者们纷纷将生态学的思想方法与社会科学等领域巧妙联系起来,意在探寻一条和谐生态的发展路,促进各领域的生态化发展,例如:行政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商业生态、互联网生态、网络生态。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了“政治生态”概念。
虽然,目前尚未有人对网络生态做出具体阐释,但究其概念内涵,学者们仁者见仁。学者张庆峰(2000年)曾提到网络生态是如何形成的,他写道:“网络与网络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网络生态。”①(2-4)复旦大学教授戴伟辉等三人(2006年)在研究网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却论述了网络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等内容,层层向人们揭示了网络生态的相关状况。他们指出:“网络主体与网络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网络生态系统。”②(6)陈明奇(2018年)在《网络生态视域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网络生态危机是在把网络及与其发展相关的环境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网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个结论。”③(7)因而,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网络生态是网络主体与网络环境相互作用时关于网络主体行为、网络风气、网络文化等一系列状况的综合反映,是网络主体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不同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网络生态反映的是虚拟网络空间中网络主体的生活现状及发展环境的状态,映射出整个网络社会的状态与网络社会风气。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育人、化人、塑人的实践活动,是用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④(93)。随着网络的发展,一方面,网络实践产生的文明成果丰富了人们的物质世界,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人们过度使用网络技术带来的网络生态危机影响现实世界的和谐发展。网络本身并无对错,只是它为人们所利用,网络生态的构建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明确的、生态健全的,符合人民的利益。”⑤“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⑤。建设网络良好生态需要全民参与;全民参与构建良好网络生态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教育。随着网络的产生发展,网络生态的发展变化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蒸蒸日上。
二、网络与网络生态的发展历程
网络技术的革新给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与形式,同时人们爆发式的网络行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人们在网络生产生活中构建了网络社会,形成了网络生态。故此,笔者在追溯我国网络发展的历程中看我国网络生态的变化;在我国网络生态变化中,从思维理念、教育方式、技术应用、内容构建等方面分析网络生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发展。
(一)我国网络发展的历程
我国网络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程。第一阶段是我国互联网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体的“第四媒体”时代,第三阶段是手机技术革新引起的“第五媒体”时代。
第一阶段——我国互联网建设时期。1987年,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在中国学术网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建成。钱天白教授通过国际互联网向联邦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封邮件,由此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发展之门。1994年,我国正式实现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当时接触网络的人数尚不足10万人。1996年,上海复旦大学20名学者第一次通过校园网络接受网上授课,标志着我国首次远程教学实验的成功。网络教育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起步。
第二阶段——互联网为主要媒体的“第四媒体”时代。这一时期,网络应用迅速发展。1998年,我国第一所网上大学——湖南大学创办的多媒体信息教育学院在全省开设有15个远程教学点,开启学生网络学习的第一堂课。网络学校队伍在这一时期持续壮大。我国上网用户从1997年10月的62万人增加到2004年6月的8700万人。7年间,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产生了大量新兴网络行业。网络金融、网络制造业、电子商务、网络学校等逐渐发展为网络常态业务。“互联网+”的兴起使网络以不可阻挡之势超过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快速发展成为第四媒体。
第三阶段——手机技术革新引起的“第五媒体”时代。从中国互联网统计中心(以下简写“CNNIC”)2019年第43次統计报告获知到2018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8亿,占全球首位。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8.17亿,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占到98.6%。手机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网络技术3G、4G、5G的快速更新,为人类开启了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网络体验新纪元。手机移动上网技术的大众化,手机媒体势不可挡地成为“第五媒体”。各种通讯聊天、网络新闻、视频拍摄、旅游服务、教育服务、网络支付、网络交通、在线政务等网络运营商风生水起。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疑将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向了新高潮。
(二)我国网络生态的发展
网络发展的第一阶段,网络尚还处在建设初期,主要用途为办公、社交、远程教学等方面,网络主体比较单纯,网络的生产实践较为单一,网络生态比较稳定。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第四媒体”时代,网络主体数量迅猛增长,网络实践丰富多彩。例如:网络学校、电子商务、网上办公、网上医疗、网上休闲娱乐、网上银行、电子图书馆等。网络实践继续拓宽,使网络除表现出虚拟性、开放性、个性化特征之外,还表现出浓重的倾向性,不同的网络主体赋予网络不同的价值倾向,为人们所利用。网络技术为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进步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人类社会从未如此方便快捷。然而,问题层出不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匮乏,网络监管力度不够,网络主体道德缺失等问题越发凸显,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网络生态逐渐复杂,呈有鱼龙混杂之势。以手机为媒介的第五媒体时代,是移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更新的时期。移动4G技术快速传输数据的能力使网络成为人们的随身物品。微信、微博、美团、去哪儿、悦运动、58同城、抖音、腾讯视频、学习强国、TUTOR教育等各种手机APP层出不穷。刚刚登场的5G技术正高速开启万物互联新时期,我们将体验到远程控制、资源共享、智能方便的智慧生活。远程手术、无限输液、无人驾驶、无缝导航、教育无限共享等将不足为奇。人们常用“片刻不离”“不可缺失”形容手机对人们的重要性,实质上表现出人们希望从网络空间中获得更多物质与精神的满足,获取更多的幸福感,映射出了人们对网络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追求。凭借手机的无线上网功能,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与传播者。“人人即媒体”打破了网络主体间的界限,网络主体之间已经无严格意义上的划分。网络生态复杂程度加深,大大提高了网络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加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难度。
三、网络生态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变化
网络生态较为稳定的第一阶段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步探索阶段。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络技术的拓展,首先,促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模式。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育形式,受教育者通过网络收看教师的授课实况,接受教育。其次,触发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网络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人们更愿意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接收新的思想和观念。通过电子邮件,向老师提问题、诉出难言之隐,得到老师建议与开导。网络教育、网络学校日益发展。再者,创造了新的内容传输技术。面临着多元化网络信息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原有的传输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建立红色网站、理论网站、新闻宣传网站、学生工作网站等新的内容传输方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地,占领网上阵地、发布正面信息、吸引受众“注意力”为目标。最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内容。这一时期,内容以马克思理论教育、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与红色文化为主。例如,校园网站方面有北京大学“红旗在线”、南开大学“觉悟网站”;社会网站方面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库”“红色世界”“政治思想工作之窗”“马克思主义者之家”等。
互联网跃升为“第四媒体”之后,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主动建设阶段。网络实践五花八门,网络生态呈鱼龙混杂之势。首先,由于网络群体的大量形成及网络舆论的巨大影响,人们爆发式的网络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网络生态新理念。此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重在规范与管理网络群体的发展,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意在引领和谐网络生态的发展。其次,网络思维继续拓展,“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工业”等“互联网+”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教育”的新思维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受众的平等性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性。最后,网络主体之间的联合度大大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技术应用以创新社群互动技术为主,主要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社区。借助网络社群组织互动力量,先后成立了水木清华BBS、人民网、强国论坛、“天涯”网络社区等网络讨论空间,相继而生的还有人人网、校园网、开心网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网络群组的建立起到对网民网络行为一定范围的监控与引导作用。
“人人即媒体”的第五媒体时代,虽然网络主体之间已经无严格意义上的划分,但是相互之间的作用程度提高,网络生态状况不佳。网络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全国掀起构建风清气正网络生态的热潮。这一时期,手机移动互联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网络用户个性化技术不断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自觉创新阶段。首先,美好和谐的网络生态已经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追求的延伸,构建良好生态已上升到国家的战略行动与教育方针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主要在引领网络风向,构建网络文化。其次,在国家网监部门的管理下,微博、微信等各种网上平台、APP陆续实行实名制,每位用户可以自身为中心辐射出信赖的网络交际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应用技术在这一时期的优势走进网络社会,实现教育者的现实身份、知识权威与人格魅力向網络映射,实现在虚拟网络中开展思想交流、教育引导的目标。再者,在4G网络用户个性化技术的支撑下,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走向公众化、社会化。微博、微信推送、朋友圈、公众平台等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广度与深度;抖音、火山等社交短视频软件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当然,还有很多教育类的手机APP可供使用,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备受学生与社会青睐。最后,开启万物互联的5G技术将打破教育资源界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建。远程控制、资源共享,使思想政治教育可向更多的人展示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教育者、教育对象与教育环境三方面的交互之中展开的。环境不同,对人们的影响也不相同,在网络生态这一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发展,我们应该具体环境具体分析。一定环境在不断变化之中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教育人、引导人,改变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进而不断改变环境。网络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将目光投向网络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网络生态逐渐显现不良发展之势,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意识到生态学研究方法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纷纷努力投身到网络生态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之中,使网络生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了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
注释:
①张庆锋.网络生态论[J].情报资料工作,2000(04).
②沈丽冰,孙涛,戴伟辉.网络生态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
③陈明奇.网络生态视域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3(9).
④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⑤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19(02).
参考文献:
[1]中共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19(0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8.
[4]毕润成.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张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