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素英
[摘 要]语用其实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这是部编语文教材的基本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职任务。学习语文的重点在文字的运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把文字学习和运用作为学习语文的起点与终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从而形成语文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从文体中找寻能够进行语言训练的各个点,教学时有意识地从各个点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文字;语用能力;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而且要在教学中有意地进行这种语用能力的培养。要怎样从教材中挖掘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找到一些可以进行语用的训练点,设计教案,然后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文字,且会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习能力呢?
一、关注课文题目,落实语用
有些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题好文一半”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有些课文的题目是两个字的,如《雷雨》《军神》;有些课文的题目是三个字的,如《金字塔》;有的课文的题目是四个字的,如《田忌赛马》。题目虽然只有几个字,但是仔细一读题目,就能从中有所发现,这些题目不仅点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更是课文思想的精辟所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题目非常富有表现力,比如,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题目《盘古开天地》《捞铁牛》《飞奔泸定桥》等,吸引读者兴趣的题目《在牛肚子里旅行》《蟋蟀的住宅》《猴王出世》等。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就课文的题目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题目,深刻感悟其词句的绝妙之处。
比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一篇课文时,学生围绕题目可以质疑:课文写为什么开天地?怎样开天地?结果如何?再如,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可以让学生围绕题目质疑:谁飞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怎样“夺”?结果如何?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出疑问,根据问题学习课文。
二、关注词语,落实语用
词语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石,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石。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语感和理解能力上,它向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镜头一:《一只小鸟》第五、六自然段
师:这只快乐的小鸟后来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
生:变成一只可怜的小鸟。
师:为什么?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可怜”和“射死”。
师:文中没有一个“死”字,你从哪些地方读出小鸟“死了”?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内容。
师:这是一只多么可怜的小鸟呀!从你的读书声中,老师可是听出来了,你在为这只小鸟伤心,我能这样说吗?
生:是,我从课文里的句子中感觉到了,这只小鸟的伤势非常严重。
师:有同情心的孩子,我能再问问你,是哪些句子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吗?
生:请看课文第五自然段:“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是“跌下去的”这一句话。
师:这个“跌”到底说明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
句子: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词语:跌。
生:老師,这个“跌”是一个动词,它生动形象地说明小鸟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速度很快,这样掉到地上,小鸟伤势肯定非常严重。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除了他说的这一点,你还从“跌”字里看出了什么?(师边说边模仿“跌”的动作,引导学生发现“跌”是突发动作。)
生:小鸟是突然掉下来的。
师:是呀,“跌”字说明小鸟的受伤是突然的。请你们再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能让人感受到小鸟的伤势很重?
生:请看课文第六自然段,“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这句话也能看出小鸟的伤势非常严重。
课件出示句子。
师:句子中哪个词让你特别揪心?
师:请填空。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鸟爸爸、鸟妈妈( )地啼叫,孩子们的心( )地难受。
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反复朗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鸟爸爸、鸟妈妈(一声一声)地啼叫,孩子们的心(一阵一阵)地难受。
正确理解词语是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方法。正确、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主旨。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此同时,学生会慢慢地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寻找矛盾冲突点,落实语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是叙事的课文,而有的叙事课文是由一个个情节组成的,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些情节,抓住情节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点”,让“矛盾冲突点”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个训练的“点”。
《在柏林》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略读课文,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字数不到400。小说构思精巧,课文中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战争后方的一个生活场景,作者借助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从而表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课文教学时,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关注两处矛盾冲突,品味人物形象。学生围绕自己发现的两处矛盾冲突处,关注小说情节,从中感受人物形象。通过这样的训练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微型小说时要关注情节,这是感受、理解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四、拓展延伸,落实语用
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挖掘。这既是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落实语用的一种好形式。
镜头二:《一只小鸟》
师:同学们都是有爱心的小天使。今天,你们向老师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且大多数的鸟类都是益鸟,像这样的益虫益鸟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
师: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你想跟谁说句话呢?
生1:我想对人们说,我可以帮助人类捉害虫,别打我们。
生2:我们对小朋友们说,让我们一起快乐成长吧!
师:对呀,我们应该保护益虫益鸟。为了让人们都能保护动物,我提议,同学们写出相关的标语或警示句,比方说“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也可以画宣传画。下课之后,我们走出校门进行宣传。
像这样,把课文和课外联系在一起,布置学生画宣传画,写宣传语,写标语或警示语,在不知不觉中落实了语用。
五、巧抓识字,落实语用
部编教材虽然减少了课文数量,但是增加了教学类型,这样不仅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对口语和读书等方面的内容也更为注重,这更有利于落实语用和提升语文素养。生活中处处有母语,大力倡导在生活中学习母语,树立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这些信息,找准语言训练点,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智慧地进行语言实践训练。
镜头三:《一封信》
片段1:了解“信封”和“一封信”的不同
师:你们看,老师带来的,这是一个(手拿信封)装信的,叫什么?
师:同学们,信封——一封信,这是不是很有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汉语,看似相同的两个字“信封”“一封信”,当它们颠倒一下顺序,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样了。类似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牛奶——奶牛,上楼——楼上,蜜蜂——蜂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文本,精心选取语用材料,找准适合的训练点,用好教材,找准教材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熟练掌握并运用好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1]刘仁增.以“语用”品质为内核的语言建构与运用[J].新教师, 2017,(04).
[2]巫雪红.浅谈如何利用“互动卡”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堂提问能力[J].才智,2017,(12).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