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2020-11-23 01:54郑俊方李云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职业倦怠师范生

郑俊方 李云辉

[摘 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地方师范院校教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整个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受其教育的师范生而言也非常不利。因此,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不容小觑。本文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措施。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缓解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46-02

一 教师职业倦怠相关概念

随着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行业都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是1979年由美国学者威拉德·麦古里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来的。具体指的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人(群体)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综合特征。它是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或是由于个人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精力和资源的过度需求而导致的心理疲惫现象。

在现实环境中,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教师对本职业的工作(感受不到意义和价值)缺乏兴趣,但又不得不这样做(无聊地机械重复,感觉前途暗淡,没有希望,教师职业的荣誉感丧失)。以致百无聊赖,身心俱疲,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导致教师难以持久充分地发挥其潜在的能力,还将直接导致教师工作效率的下降,对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极为有害。

二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行为现象,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很多,具体表现在:

(一)社会方面

随着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非常强,导致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很多家长认为小孩表现不好就是教师的责任,甚至有不少家长认为小孩学习不好也是教师的责任。简单说,部分家长直接把教育小孩的责任交给了教师。尤其是那些学习和行为表现较差的学生家长,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觉得自己的小孩无法管理,便由学校代为管教,导致教师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而且是尚未成熟的人。教师要将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是一种艰巨、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使教师感到精神疲倦。其次,教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而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不高。最后,社会对整个教育的关注度很高,对教师、学校产生的舆论压力也很大,甚至在某些问题上,有些媒体在缺乏公正、客观的调查前提下,进行不符合事实或夸大的炒作,使得原本简单的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而对学校、对教师造成负面影响。

(二)高校方面

地方师范院校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片面追求所谓的就业率、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考取教师事业编制的通过率,使教师难以创新知识,而仅仅是对知识模块的复制和迁移,长期如此,直接导致教师产生了职业厌倦。社会的现实情况是,不论社会、家长,还是教育行政部门,一个学校、学科(专业)的好与坏,都还是以各类考试通过率、毕业生的就业率为评判标准,从而使得教师别无选择,只能无助地片面追求这些数字,因而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和思想负担。

师范生的行为和学习也是评估教师的重要标准,而且由于师范生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再加上社会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问题不容易被教师掌握。师范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都是高校教师每天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这些也容易使教师产生厌倦和压力感。在有些高校里,教师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也会让教师造成自卑、怯懦等不良心态,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为严重的是,会直接影响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难以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乡村教师,让他们安心留在乡村,服务乡村,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三)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导致许多教师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压力。与此同时,教师的工作强度大,除了正常的上课,还有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课后的活动及辅导和班级管理工作,还有教育科研的任务压力。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教师筋疲力尽,没有精力、活力、激情,怎能不产生职业倦怠。

其次,教师的多重角色。教师的角色类型很多,如研究人员,传授知识,学习指导,规范示范,心理健康辅导,领导班集体活动,教育教学,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等方面的行为。多种角色导致教师角色过度超载,使教师感到精疲力竭和倦怠。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对要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师范生,使培养的教师毕业即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也是一种现实考验和挑战。

三 教师职业倦怠缓解措施

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携手努力。为了减少对地方师范院校教师疲惫的心灵压力和负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社会方面

首先,政府及社会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充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通过积极的舆论宣传和国家政策导向等手段,使广大教师感受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人们欣赏,尊重和优待,自身也觉得更加自豪和光荣。毫无疑问,教师必然会喜爱他们的职业。只有这样,教师会产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积极的情感进行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内心的冲突。其次,整个社会建立对教师的合理期望,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形成合力,共同担负起培养新时代师范生生的职责和使命。

(二)高校方面

学校平时应该多关心教师的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帮助解决教师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工作环境,并协调师生关系。尤其是教师的心理健康,多与他们沟通,鼓励他们释放负面情绪,并邀请心理疏导专家来校为教师进行心理辅导,让教师学会一些积极应对的策略,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危机期。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一些体育和娱乐的活动,如教师教育和各类学习,既帮助教师创造释放的条件,并给他们交流的机会。另外,客观公正地对待评教,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看考试成绩和通过率,还要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心。

(三)教师方面

教师也有必要从工作经历的幸福、快乐以及自我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努力。平时多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用适当的方式宣泄苦恼,释放压力。教师可以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丰富生活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专业学习共同体,正确认识教育和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信念,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只有缓解自身的精神压力,才能实现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的职业理想。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值得全社会的思考与关注。整个社会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努力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让师范生愿意就读师范专业,积极投身于乡村基础教育,充实和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这些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个社会进步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01).

[2]周春燕.試述学生成长过程中家校关系的调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9).

[3]高锐.浅议新课程下的批判反思型化学教师[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潘宝龙.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道德品质评价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5 .

[5]石中英.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种哲学解释[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

[6]王相顺,王向阳.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改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03).

[7]唐进.专业学习共同体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现代外语,2020(02).

[8]刘璟洁.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03).

(责任编辑: 王义祥)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职业倦怠师范生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