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芳
(宿州学院管理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由此产生。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2]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地方高校担负着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彻落实,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前行、相得益彰,实现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3]《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艺是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茶艺课作为地方高校的专业课程, 如何在现阶段“课程思政” 建设的过程中发挥茶文化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的独特价值、在育人方面的提升作用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以茶艺课为“课程思政”建设对象,探究专业课的思政教学,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与借鉴。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许多酒店开设了茶艺馆或茶室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对茶艺从业人员需求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茶艺专业课程。 目前茶艺课“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如下:
茶艺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时,注重茶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就业为导向,更多的强调茶艺技能的学习,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而通过茶艺训练感悟技能背后德育层面较少,通过课程学习对学生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教育等价值塑造目标设置较少。
在茶艺课授课中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的把握不足,缺乏课程思政意识。 对茶文化发展史、茶道精神、茶艺技能训练、茶席设计等主要相关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充分。 有的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开展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即使有思政元素的挖掘,在具体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呈现方式或在开头唱高调或在结尾强调升华或在中间生硬插入,给人感觉整个课堂教学比较突兀,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过于生硬,不自然。
在茶艺课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形式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主要以案例、故事形式进行。 和茶艺课程相关的以课外活动形式呈现思政教育形式甚少。 借助互联网开展的思政教育形式也不多。 总体看出,茶艺课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呈现形式较单一。
以上存在的问题,弱化了地方高校茶艺课“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作用。 因此,必须加强茶艺课“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茶艺课课程思政需要秉承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建设理念,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围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开展两结合四原则的建设模式,最终达到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国茶文化,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如图1 所示。
图1 茶艺课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即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课内学习体验与课外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 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 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进行碎片化线上学习茶文化和茶艺等相关短视频,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习兴趣,感悟茶文化。 课内学习体验,主要采用茶礼仪式增强课程的仪式感,通过实训让学生参与到茶艺学习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和价值观塑造。 课外体验主要通过茶艺比赛、茶文化节等活动开展,在提升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传承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即融合性原则、多元引领原则、联动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具体如下:
1.融合性原则。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 将价值引领融入知识讲授和能力提升。茶艺课的课程特点要求任课教师深入挖掘茶文化和茶艺知识的德育内涵,主动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持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与转化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想元素和教育元素,契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与职业认同的良性互动。
2.多元引领原则。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师生之间在茶文化课程交流、 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的有效场域,拓展价值交流。 增强学生对专业认可的同时,激发学生使命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地融入实践,实现立德树人。
3.联动性原则。 联动性原则是指课程思政的成效应具有联动性。 课程思政以课程为平台,带动课堂内外联动,举办茶艺比赛、茶文化知识大赛、茶文化节等活动,实现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大课程”思政的引领示范作用。
4.体验性原则。在茶艺课程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实训项目设计,学生进行认知体验、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规则意识、价值观的引导。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学习与训练、作业等环节。 经探索和总结,茶艺课的实践思路是根据学校定位和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通过教学研讨,制定可行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保证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性。
修订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思政的地位,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相结合融入教学大纲的修订。 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四个意识”、“四个自信”、道德修养提升、责任担当写入教学大纲,与知识点、能力提升有机融合,达到立德树人目标。 通过茶文化与茶艺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以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而唤发起奋发向上的力量, 增强学生学好茶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茶文化熏陶、茶界名人故事的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感受种茶、制茶、茶艺等工作的工匠精神以及茶道的学习, 课内仪式行茶礼等环节,引导学生个人品格的塑造,具有廉、和、敬、真、善、美等品质。 通过体验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通过创意行茶解说词和茶席设计,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课程学习,让更多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在提升学生茶文化素养和技能的同时,达到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为振兴中国茶文化事业而努力的目的。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对“课程思政”效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5]首先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开展多元化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强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融合。第二,发挥教研室基层组织的作用,由思政课教师、相近专业课教师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汇聚各方智慧,促进各学科教研协同,提升课程思政实效。 第三,出台课程思政激励措施,有效的激励措施能督促教师自觉提升自己的育德能力,积极主动地开展课程思政。 只有教师具有了课程思政的能动意识,才能有情感地进行课程思政,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做好教学内容设计是“课程思政”效果实现的核心保障。[6]教师要做到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技能性与价值性有机融合, 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做好延伸、扩展、研究性地深入挖掘,才能加深理解,提炼出符合学生特点和课程特色的爱国情怀、 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品格塑造等要素。 认真挖掘凝练、灵活运用课程思政元素,才能让课程有温度,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下将课程的价值引领浸入到学生心中。 例如,每次课开展行茶礼仪式来营造课程的仪式感,强化茶礼。 行茶礼是一种修养,在敬茶、饮茶中体现对长辈的尊敬、家人的孝敬和朋友的敬意。 通过学习行茶礼,并固化于每次课程中,增强课程的仪式感,提升个人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7]茶艺课在实施“课程思政”时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柔性艺术,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实践中采用演示法、体验式、讨论式、混合式、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法等教学形式。 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茶艺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如在进行知茶、爱茶之家国情怀教育中,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进行名人足迹的资料查找,重点分析陆羽及其《茶经》,查询茶叶泰斗吴觉农留学归国进行实业救国、科技兴茶所作出的贡献,加之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进而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通过对中华茶道精神和茶道四谛的介绍,让学生讨论感悟茶道心得,在总结时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感受茶文化中“克己”“内省”“慎独”等道德修养方法,培养学生善的情感,养成节俭朴素、美真康乐、敬爱为人、恬淡安静、诚实、正直的品质。 在巧匠妙具·精艺出佳茗:茶之具、茶之造[8]主题学习中,采用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观看种茶工作、 制茶工艺、“茶人”王敏:用一身“茶骨”守一叶香茗茶文化非遗传承人妙手生“茶”传承爱国情等相关视频,学生感受种茶、制茶和茶艺的工匠精神,培养认真专注的品德。 在泡茶工艺自养成主题中,先由老师进行泡茶工艺演示讲解,然后学生体验泡茶技艺,一方面让学生对泡茶习得、感悟进行分享,老师进行引导提升:人生只有经过挫折与失败, 经历不断的翻滚与煎熬,才能留下一段慢慢的幽香;另一方面通过泡茶的实际操作与茶艺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规则意识,培养勤奋、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同时注重融入思政元素的考核评价。 在课程学习效果检验时,不能仅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考量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内容,构建知识、能力和价值情感多元化评价体系。 结合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考核与评价体系,知识考察中充分融合思政元素的分析,价值情感评价需掌握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情况,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结果评价的技能考核环节主要是设定主题、茶席,将解说、表演、泡茶融入其中,采用合适的茶艺手法泡法,完成全部操作演示及解说,让学生关注茶文化、热爱茶文化、传承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