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灏,杨晓峰,刘森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三教”改革是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改革的合称,教师,教材,教法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也是专业建设最重要的环节。2019年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讲话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有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但在教师、教材、教法上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成为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职教改革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地职业院校要认真落实,加大“三教”改革力度。
教材是落实“三教”改革的重要载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生源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纸质教材不能满足这些新变化,迫切需要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先进信息技术运用于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全过程,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使专业教材能够跟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调整更新。[1]所以通过建立校企混合编写团队,重构教材内容、创新教材形式,建设车身修复技术课程新形态一体化的教材以满足新时期职业院校课堂教学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三教”改革是实现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改革的重要路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高职教育对教材的内涵提出了新要求,第一,教材传播知识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移动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再限于纸质教材,而是以手机终端应用为代表的新媒体,综合了微课、短视频、动画、图片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第二,教材的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需要构建“纸质教材+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一体化的高职院校新课程体系,教材既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又需要与教学过程高度融合,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的兴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助推了智慧课堂成为新常态。第三,教材的价值发生了深刻变化,当教材的表现形式和功能都发生深刻变化以后,教材建设就不是单纯编写一本教科书了,而是要向引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转变。
在互联网+职业教育深入发展背景下,各种信息技术为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数字资源的建设提供了保障,通过软件可以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人的动作合成制作在短视频中,为碎片化的知识传播提供了可能,各类云端平台为数字资源提供了海量的存储空间,读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轻松获取数字资源。智慧课堂的发展为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使用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智慧课堂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信息化、智能化, 是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2]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国家提出了“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的战略任务;《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提出要“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数字资源服务应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2]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既有传统的纸质书本,又有丰富的数字资源,还能根据产业技术发展实时更新教材内容,从而有效降低终身学习者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又是在线课程的重要载体,为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终身教育学习平台提供了教学资源,通过一本教材建设促进一门在线课程建设,随着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不断推进,就能搭建起一个庞大的数字化终身教育学习平台,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终身教育的不断增加的需求。
汽车车身修复主要是汽车钣金修复,针对汽车发生碰撞后车身覆盖件和结构件产生各种形式变形的修复,既要求维修技术人员拥有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又需要总结归纳维修经验,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手艺活。车身修复的目标是把事故车的参数恢复到出厂标准,所以恢复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该车维修后的驾驶性能和安全。车身修复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教材不能满足要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我院与事故车维修连锁品牌大师钣喷合作共建华东培训基地,将真实的企业生产与教学实训无缝对接,将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植入实训基地日常运行,这种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必然对教材建设提出共建,共用的新要求,所以传统车身修复技术教材内容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第一,教材内容建设的主体发生变化,传统教材主要由在校老师编写,老师优势是学科知识扎实,编写教材侧重知识体系完整性,企业技师往往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侧重技能在实际岗位中的应用。第二,教材内容不能满足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情境,传统教材内容编写虽然也有借鉴丰田,大众等品牌的培训资料,但是由于教学环节还是在校内实训基地,与真实的企业生产还是存在一定的脱节,例如企业修复车身的第一步是车身的拆解,针对不同的修复任务需要拆解多少零部件以及拆解的工艺标准等传统教材很少涉及。第三,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先进设备的教学实践,我院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了FESTOOL中央集成干磨系统,铝车身修复综合系统等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在宝马等主流品牌4S店广泛应用,但是传统教材在相关方面的内容还存在不足。
在移动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教育现代化的实施体现在“在线课程+线下课堂”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传统车身修复技术教材以纸质为主,教学资源包含课件、图片等,缺乏多媒体数字资源,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度也比较大,更无法做到教材与在线课程的有机融合。此外,教材形式虽然有采用项目制、任务驱动等方式,但缺乏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等编写形式,不能完全体现企业真实岗位作业流程和技术要求,导致课堂实训教学内容固化,真实感不强,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
传统身修复技术教材主要面向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使用,在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广大有车族用来自学的覆盖率还比较低,主要原因是教材内容跟不上技术发展,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学习方式枯燥。社会学生更倾向于通俗易懂的视听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扫描感兴趣内容的二维码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观看微课、视频、动画,这种新型学习方式需要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与和线开放课程来满足。
车身修复技术是一门“手艺活”,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长期反复实践总结经验,高职老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而企业车身修复技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学历偏低,所以需要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校企深度融合的教材建设团队,校企双方的建设者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在校老师存在知识体系完善的优势,善于教材整体规划,可以协助企业技师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梳理维修作业的工艺,优化检测标准,编写视频拍摄的脚本等。企业技师发扬工匠精神,在修复作业中技术熟练且规范,更适合担任实训教学视频的主角。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教材知识结构、多媒体资源、在线课程平台等进行一体化设计[4],从而满足“教材+在线课程+生产性实训”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教材内容设计主要策略:第一,在遵循拆解—定损—修复—安装这一事故车车身修复标准流程基础上设计 8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包括损伤分析—防护用品—设备工具—修复工艺—视频演示—实操训练—总结回顾等环节。这8个典型工作任务涵盖了车身主要覆盖件的拆装,钢板轻微损伤修复,塑料件修复,无痕修复,铝车身修复,第二,把防护用品选择和设备工具使用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到每个典型任务,做到够用、实用,并使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亲身体验。第三,每个工作任务创设真实维修工厂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融“教、学、做”于一体,做到教中学、教中做、做中学,形成良性互动。
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构建一体化教材视听化阅读的新形态,按照车身修复工作任务要求,建立各类子任务,通过动画演示、短视频微课构建碎片化的知识点讲解和实操演示,并且把微课、动画、图片等数字资源转化成二维码印刷在教材上,学生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方便使用手机等数字终端观看。创新建立教材与在线课程平台的关联通道,当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时,教材可以成为在线课程的一个入口,从而让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平台获取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件PPT、微课等资源,并可以在讨论区与老师同学实时互动,同时在线参加各类测试,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表现形式既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更要精心设计每个任务的活页式工单。第一,在损伤分析部分引入专家咨询系统的思维,按照拆解的先后顺序并结合企业技师的经验罗列出大概率的损坏部件名称,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拆解作业分析出整车的损伤。第二,在工单中要引入总结回顾部分,车身修复与汽车其他故障的诊断与维修相比更多是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与手艺,通过总结回顾可以让学生在每次实训中积累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普遍性和创新性经验。第三,在评价部分,要完全采用企业的客户交付标准,培养学生“匠人”技能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