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鑫
高校学生在知识内容的学习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从单纯对于学科知识的需求转向了学习更多文化性内容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不再仅仅针对体育技能进行训练,更多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了文化因素,让体育教学成为学生文化品格培养的途径之一。
体育,在人们眼中,往往刻板印象就是体育项目、竞技等外在的呈现形式,而往往忽视体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由于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能力,他们不再只关心体育项目,能够吸引他们进行体育运动的是体育中的文化因素。比如说,学生往往非常关心自己外在的形体和身材,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情况而去进行体育运动。而在体育运动中,又能改变大学生懒惰的心理,提升个人的形象气质,为他们带来良好的影响。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发达国家晚,高等教育理念相对也比较滞后,在教学中也比较看重知识素养而不是人文素养,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虽然已经引入了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培养的概念,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的功能之一,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所以在学生的发展和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往往在高校中,体育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低,教育教学理念也相对滞后。究其原因,首先是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多开设在学生进校不久的大一和大二,没有贯穿学生高等教育生涯的始终,不利于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其次是高校体育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技能技巧教学为主,很少涉及到文化教育的内容,甚至和学生的常规生活和学习脱节,无法营造人文性的体育课堂。
虽然高校体育教学已经引入了文化品格的概念,但是落实出现了问题,体育教师仍旧多选择传统的技术技巧教学,很少顾及到学生的心理教育、人格培养、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让技术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仍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体育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迎合学生兴趣,往往过度使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在活动和游戏中却不融入文化品格培养的内容,看似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却让体育教学陷入了一种空虚、没有内涵的困境,缺乏人文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当前高校的教学侧重点,依旧偏向于应试教育中的知识能力培养,而忽视体育教育和体育教育所蕴含的文化教育功能。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甚至一些高校对体育课程的课时数量大幅减少,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状态,限制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
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不再符合学生实际,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求,所以高校体育教育需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和改良,将人文思想融入到体育教育中来,发挥体育教学的文化教育功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还需要结合当下社会文化,实现教学和生活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此外,为了让高校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文化气息,还需要将高校体育教育目标从往常的静态向动态来发展,多样化、人文化、功能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目前高校已经开设了不少体育项目,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但是能够真正开展的课程并不多,对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功能也相当有限。面对这个问题,高校需要从课程项目的多样化入手,来调整课程的内容,增加一些广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况,教学设计趣味化、生活化,对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学生的价值观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体育项目的拓展上,可以开展一些像传统武术、射箭以及文化类的象棋、围棋等传统中国体育项目。这些项目会让学生觉得新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去主动进行运动,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内涵,还是传承和发展了优良的文化,对学生的文化品格进行很好的塑造,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是集体性的,需要学生在运动的同时投入情感,进行交际,是一种交互性的教学进行模式。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提供了机会,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在这种前提下,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文化品格培养要求相结合,引入更多的情感交流元素,以素质拓展运动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比如,体育教师选取“信任背摔”等需要多名学生共同完成的素质拓展运动项目,有效培养学生乃至于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加深了彼此的情谊,得到了情感的升华,满足了交流的精神需求,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现添砖加瓦。
以上,我们可以知道,高校体育教学想要得到健康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的教育理念进行革新,在传统教育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情况,添加进新的体育项目,来满足学生的教学和精神的需求。这不仅是高校体育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性的文化品格教育,可以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品格,打造高素质、高修养的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增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