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雪 田 广,2 郭朝廷 田 密
(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贵州理工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3.陆军勤务学院,重庆 401311;4.思南思源实验学校,贵州 思南 565100)
2019年11 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近年来,全国校园安全事故数据居高不下,每起事故都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据新华教育、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中心联合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教育行业舆情报告》显示,从“2016年度教育事件热度排行前十名”,可以看出政策法规类、安全事故类、学生表现类及教育管理类教育事件民众讨论量较高,易引发热议。据统计,中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320万,其中全国每年约有1.6万中小学生、3000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触目惊心的数字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归根结底,校园事故伤亡大的重要原因是学生们自我保护能力差、学生及教师急救知识急救能力欠缺而导致的。由此可见,针对校园急救知识普及与急救技能提高的相关研究十分有必要。
在经济发达国家,国民的急救能力已成为评判其社会发展水平的必备指标之一。部分城市甚至已把它当做具体学科,同我们的语数外一样成为必修课程,从而确保每一个国民都能从小就得到完整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相关研究早已表明,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与突发事故的伤残率、死亡率息息相关。当意外和灾害发生时,拥有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公众能及时、有效的在现场进行自救和互救,提高生存率。
大量医学研究指出,如果在心脏骤停4min内进行正确急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突发事故及重危疾病的10min内实施正确急救,也能明显的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因而有了所谓的钻石4分钟,白金10分钟之说。而现实是,无论是交通繁忙的城市还是地处偏僻的乡村,当意外发生时,救护车赶抵现场的时间基本都超过10min。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急救技能中的核心内容。据相关文献,在CPR知识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大约每天有100多人转危为安。事故发生后,由第一目击者进行CPR,患者的存活率为66.67%,而由专业医生赶赴现场进行CPR的患者存活率仅为5.28%,数据间地巨大落差掷地有声的说明了“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时正确施行CPR的关键。
但现实中,国内校园师生由于急救知识缺乏、急救意识淡漠、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等等原因,导致事故发生时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大家除了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生的到来之外,别无他法。而部分敢于行动的人,却很可能因为自身急救技能的限制,在救援过程中因为判断不准、搬运不当等原因,致使伤者遭受“二次伤害”。所以当意外伤害发生时,过硬的急救技能也显得很有必要。
在理论层面,国外部分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系统科学的关于现代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如:1958年Peter Safar提出了比“压胸抬臂通气法”效果更好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1960年Kou-venhoven首次提出胸外按压的方法,并予以公开发表文章;1961年Safar更进一步将CPR整个过程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进一步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三个阶段。而国外当前的研究更着眼于现实操作层面,如:探究利用表情符号(表情包)助力CPR知识的传播、研究提高院外CPR救助质量的干预措施、针对胸外按压的不足发明新的装置等。
在实操层面,急救培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均已实现了推广、普及。西雅图King县是美国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预防的示范社区。该县政府对于面向全部社区、公众进行CPR知识普及教育培训的行为给与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在公共场所免费配置普通大众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成功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美国的拉斯韦加斯州也因在公共区域安装了AED等急救设施,使得该州的心脏复苏抢救成功率高达74%,并且通过立法发形式强制要求成年人学会相关仅能,确保将急救知识灌输给每个家庭。
在校园,将医学急救知识列入常规教学课程已成共识。据相关统计,瑞典社区居民参加过一次及以上急救技能培训的占到45%,波兰和澳大利亚社区居民参加各种形式的CPR培训比例分别达75%和50%。挪威早在1961年就曾开展针对在校学生的CPR课程,德国10-16岁的在校青少年也要接受至少一天半的CPR培训。相关资料显示,国外学校在一般急救知识课程化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拓展到心理急救等更深层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理念的更新,我国也已经逐渐意识到相关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的重要性,并开始了相关行动。例如北京市因2008年奥运会的缘故,市民接受急救培训的比例达到1/60。但与此同时,据另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一般急救知识的掌握及其欠缺。连被誉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其他地方的严峻现实。据统计,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方面:德国能达到80%,法国40%,澳大利亚40%,美国89.95%,与我们相邻的日本,细化到中学生群体的普及率就达92%,而中国大约仅有1%;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占总人口的比率方面:美国为1/4,新加坡为1/5,悉尼为1/20,而中国相关统计却无处可查。由此可见我国急救普及工作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有学者总结,目前我国校园在安全防护与急救方面面临的问题是:思想方面认识不到位,实践方面缺乏专门的急救教学部门和人员,教学内容、训练器材有待统一规范等。
整体来讲,虽然我国急救医学的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公众普遍急救意识还不够强,更缺乏急救技能,校园里师生亦是如此。
采用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共收集了校园师生对于急救知识和急救培训的接受情况、校园师生对急救技能的信心或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的意愿,以及校园师生学习急救或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急救的障碍及推动因素等方面共40余篇文献。通过分析表明,目前在校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严重缺乏,培训意愿强烈,在紧急情况下的信心程度以及帮助的意愿都很高,这些调查结果证明了校园急救知识普及与急救技能提高的可行性。
学校人员集中,教学设备齐全,人力资源架构相对完整,一般都配有校园或社区专门卫生工作人员(医护为主),因而可为在校学生急救培训提供充足的条件支撑与技术保障。
2018 年我国卫健委以政协2691号(医疗体育类308号)提案回函形式,明确了“积极推动救护培训进学校”“开展AED使用培训的行动方针”等,这也直接说明了面向在校学生普遍开展安全防护与急救培训的可行性。
应该借鉴欧美及我国台湾等地的经验,把心肺复苏、自动除颤等知识纳入学校课程,作为素质教育培训普及起来。建议在每个学期开始前就将校园急救知识普及与急救技能提高内容安排在课表或校历活动中,以引起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重视及支持。在校园范围内广泛开展基础的医学救援知识及技能的普及教育,对学生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分,同时针对体育课堂、体育教师、校车师傅、班主任等人员重点展开急救培训。
在国外和我国香港特区,都有专门考取教师资格的急救培训导师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工作,他们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兼具,且相关知识更新快,紧跟国际最新标准,并且有后续的再培训、再获证、再上岗流程。建议大陆针对校园设立相对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和管理机制。科学编制校园针对突发事件的急救规划,统一规范我国校园应急救援模式。此外,建议通过考核考试获证,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培训,一般教师必须通过考核、体育教师必须持证上岗。
校园定时定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及相关急救演练,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实操能力的同时强化记忆、提高面对意外时的适应力及处理能力。按照记忆遗忘曲线来看,若没有后续强化训练,培训后会面临遗忘的挑战,因而建议在培训结束后发放相关手册、组织相关办报活动、集体回看视频活动等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也可考虑组织校园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与“自救他救”学习,进一步扩大培训群体。最后,建议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对因玩忽职守而造成的损失及伤亡,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责任。
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尽管培训完了掌握了必要的急救技能,但一旦遇到急救情况也不敢下手,尤其是心肺复苏。因为做活了好说,做死了麻烦。简言之,心肺复苏急救遭遇免责困境。呼吁国家制定相关的免责法规,让更多的受训学生能在危机时刻伸出援手,让更多患者在关键时刻获得救治。同时,校园对相关正面案例进行积极宣传、激励表扬,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确价值观。
目前在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中,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尽快除颤是最容易实现、效果最好的措施。AED最大的特点是:非医务人员经过20分钟培训就能使用;与患者身体接通后,仪器完全可以自己判断是否需要除颤,多大强度除颤。多年前美国就已推出公众除颤入门计划,但目前中国AED配备数量极少,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基本是空白。对突然倒地的心脏性猝死患者来讲,AED是可以救命的“灭火器”。 灭火器的普及经历了由最初的少见到后来的无所不在。建议,AED也应该像21世纪的灭火器一样,在校园等各公共场所乃至小区楼道、家里出现。
建设健康中国的指标之一就是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在欧美发达国家,急救知识教育入学即开始。国外研究已证实,为使急救培训获得最大的效果,应该从小开始、要保持连贯性,每隔一段时间重复一次、且应该以动手能力为导向,而非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缔造者,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个人认为,对在校学生进行急救培训会效果显著。此外,相关研究证实,1名学会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的学生会影响和教育额外的2.5个成年人学习和掌握相关安防知识与急救技能,从而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整个社会急救技能的快速提升,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生命只有一次,来不及“等待”,用知识捍卫生命,校园安防知识及急救普及一定可行且不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