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2020-11-23 05:31荣国军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岗位院校

文/ 荣国军

一直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扩招以后,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用人单位普遍更加青睐于高等学府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往往难以与之相抗衡,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再加上地方政府建立的就业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没有严格落实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工作,导致大学生的就业之路愈发坎坷,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其切身利益遭到了严重侵害[1]。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优质环境,确保就业市场的良好运行,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和自我价值,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压力增大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领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通常集中在技术领域和技术岗位,可供选择的用人单位范围狭窄,大学生数量却比较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给高职院校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他们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下,缺乏自信心,容易自暴自弃,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能力提升缓慢,创新动力不足,致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变得难上加难,就业质量不高,职业发展前景较差,跳槽行为屡见不鲜,不但用人单位蒙受了经济损失,对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不利效应。

(二)就业取向问题

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处于互相选择的状态,大学生必须要对自己的就业取向进行合理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大学生就业也会更为顺利。然而眼高手低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通病,他们往往觉得用人单位给出的薪资过低,与自己的期望值差距较大,却忽视了对自己的准确定位,那么大学生的心仪企业未必会选择他们加入到员工队伍中。还有些高职院校大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不满企业薪资待遇而离职,频繁跳槽会让大学生的履历变得不再光彩,其就业之路将走得倍加艰难。

(三)技能培训不足

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摇篮,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服务上有所欠缺,没有基于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教学体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素养不足以胜任企业岗位工作,就会引起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加剧大学生就业危机[2]。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不足,实际工作效果不佳,未能解决大学生困惑和难题,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与所在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市场竞争力遭到了大幅削弱,在就业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随即下降。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因素

虽然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投入了可观的资金资源,推出了相应政策用于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学问题,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在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上并没有严格落实,缺乏成果检验,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工作计划的调整[3]。地方政府没有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强,人才过剩情况突出,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匮乏,就业岗位供大于求,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亟待解决的弊端。

(二)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变得极为复杂,生存和发展陷入了困境,迫切需要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来扭转颓势,对于应聘者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时需要与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及下岗待就业人员等展开残酷的竞争,就业压力巨大;同时,我国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一些企业单位在应聘时会直接将其剔除在外,无形中加大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三)学校因素

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一味地模仿本科院校,失去了自身特色,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符合市场需求,在就业竞争时将处于弱势地位。师资力量薄弱是高职院校急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只有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才能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就无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服务,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成功率就会显著降低。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高职院校大学生往往是因高考失利不得不到高职院校就读,他们本身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存在差距,即使付出了努力也未必能够追赶上他们,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愈发懈怠,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职业目标,职业素养较低,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均会影响到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改进策略

(一)完善就业政策和制度体系

若想从根本上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地方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就业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还要加大监督和管控力度,确保相关政策和制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彻底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4]。首先,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明确技能型人才需求,大力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供给,平衡就业市场供需;其次,出台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如向用人单位推荐,为困难家庭提供助学贷款,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那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率必然会明显提高;最后,鼓励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加强合作,协同育人,合理分配双方权责,以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地方经济将会得以蓬勃健康地发展。

(二)加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其不可推卸的职责,应该深入分析市场需求,以此为依据实施教学改革,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保持深度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促进他们理论和实践的融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会得以协同发展,就业前景也会得到改善。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办学特色,科学设置专业教学体系,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任务驱动式等,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引入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传授学生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发布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增加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对大学生就业进行专业化指导,大学生就业目标将会顺利达成。

(三)用人单位应发挥就业主体作用

首先,用人单位应当充分意识到自身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计划,与高职院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将高职院校大学生当作获取人才的重要渠道,以缩短招聘时间,增加用人单位的人才储备;其次,企业单位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到高职院校进行宣讲,向大学生介绍本单位的发展历程及在行业中的地位,还要讲解当前所用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赢得大学生的好感,并且邀请高职院校大学生到单位参观实习,检验他们的能力水平,择优选取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毕业后到单位工作;最后,树立正确的用人观,根据大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薪资福利,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尽其才的理念,为用人单位增加创收。

(四)高职大学生自身硬提高整体素质

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必须要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就业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主动参与到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中,明确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完善自身知识技能体系,主动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环境。同时,高职大学生要在学校的正确引领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遇到困难时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确保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在岗位竞争中将会彰显优势,最终获得广阔的发展平台,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四、结语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政策,规范就业市场行为,高职院校要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通过与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来获得优秀人才。大学生也要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这样高职院校大学生就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岗位院校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